K社長 新旅遊
K社長 新旅遊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營地"是生存機會,也是發展機遇 😎

市場區位、環境條件、地質地貌、生態氣候、用地性質、消費人群、主題特色、產品組合、功能佈局、配套服務,等等,都需要精準定位和頂層設計。最后,提一句忠告:旅游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營地有陷阱,不可亂營造。精致露營背后恰恰是強大的運營和體驗服務,而不是簡單的一頂帳篷和兩餐美食,因為露營地最大的成本是運營成本,而不是建設成本。

摘要

首先是生存機會。疫情阻隔下,而露營熱的出現無疑為旅游業開啟了一扇視窗,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對於當下,旅游企業要想活下去,就需要換一種活法。露營也許可以救急、救困、救死,不求圖發展,但可圖生存,挽狂瀾於既倒,扶景區之將傾。其次是發展機遇。對於今后,其意義還不僅僅在於露營熱本身,而在於露營熱背后所反映出的休閑旅游發展方向和路徑。經此一“疫”,旅游消費者追求自然、野性、自由、生態的休閑方式勢必成為一種常態。

01在當下旅游市場變化格局下,露營熱會持久嗎?

露營熱顯然不是一時之需,露營熱現象是市場發展使然。其爆火也許帶有“口紅效應”的特點,卻揭示了當下旅游生存與發展的一個新通訊埠或切入點,定位、規劃和運營得當,也許可以成為疫情期間旅游生存策略和路徑之一。

短期看,露營熱是疫情管控硬“逼”出來的。一段時間以來,居民出游距離、游憩半徑等旅游活躍度指標進一步收縮,在境外遠端市場下降的同時,區域休閑和周邊游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支撐,郊野公園、山地河谷等成為鄉村休閑經濟之外重要空間,露營則是重要載體,甚至一時無兩,風頭蓋過民宿。

遠期看,露營產業經歷了一個發生培育的過程,以後定然有一個蓬勃發展的過程。包括自駕車露營地、帳篷露營地、青少年營地等。當時的戰略定位與產業指導,大概與西方發達國家旅游發展過程和國內旅游發展階段有關,參照發達國家市場發展規律,在農鄉村旅游興起的同時露營地也會發展起來。

只不過,露營產業發展是一個經濟發達程度與消費能力、以及旅游者消費心理認知與訴求全方位發展和培育的過程,儘管當時的政策是具備前瞻性的,但國人的消費心理和習慣顯然不同於西方人對自由、自然、原態生活的狂熱追逐,以致於我們的“消費心理、認知、習慣與訴求”制約了露營產業的發展。

基於疫情管控時期、春暖花開時節、以及“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渴望,如果說露營熱是在當下最合適的時間和空間出現的最合適的產品,應不為過。另外,還有休閑度假旅游時代的到來,以及消費心理層面Z世代作為主流消費者,追求自然、野性、自由、生態的休閑態度和方式的蔚然成勢。

基於以上解析,無疑會成為露營產業發展的一個旗標性,未來市場需求只會進一步趨旺和增長,而不是相反。

02 露營經濟帶來哪些機會?

在當下這個特殊時期,露營熱首先給旅游業者帶來的是生存機會,然後才是面向未來的工業發展機遇。

一、是生存機會。疫情阻隔下,而露營熱的出現無疑為旅游業開啟了一扇視窗,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對於當下,旅游企業要想活下去,就需要換一種活法。露營也許會成為今后休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性、焦點性、網紅性產品,且投資少、建設快、見效大,起碼在疫情期間可以救急、救困、救死,不求圖發展,但可圖生存,挽狂瀾於既倒,扶景區之將傾。

二、是發展機遇。對於今后,其意義還不僅僅在於露營熱本身,而在於露營熱背后所反映出的休閑旅游發展方向和路徑。經此一“疫”,旅游消費者追求自然、野性、自由、生態的休閑方式勢必成為一種常態。今年的露營作為旅游業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集聚點,在適合的時間、適合的區域,於受到極度壓縮的市場空間內迸發而出,成為一種與當下市場高度適配的產品。

因為正當其時,故而正當其火。首先,露營產品可以成為遠端旅游、城市休閑之外所謂近郊游、周邊游、微度假等鄉村休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補充,惠及的可能包括農莊、民宿、釆摘農業、研學、親子等;其次,戶外裝備業可以借機發展壯大,這也是最直接受益的一個版塊。

03 具體有哪些舉措建議?

一、是培養露營意識

露營熱雖然在疫情管控條件下爆發,但應作為一個市場長遠發展的產業來培育。市場層面,Z世代是一個重要消費群體,應主動研究Z世代消費特點,如:文化層面,Z世代集多元文化於一身,看似互不搭界的觀念卻導致忽左忽右的雙向旅游訴求;娛樂層面,Z世代穿梭於虛實之間,這為虛擬場景、情境體驗以及沉浸式游樂開啟了無盡的想象空間;生活層面,以悅己為核心的消費觀激發了Z世代十分另類的新健康理念和形態。另外就是鼓勵、啟動並培育大眾露營和精致露營消費意識,逐漸與發達國家露營市場接軌。

二、是豐富露營產品

首先,露營產品不是孤立的,而是綜合的。更多地情況下會以一種休閑旅游綜合體的形態出現,如功能層面的鄉村休閑、戶外運動、自駕與自助旅行、研學旅行等;產品層面的野奢酒店、民宿集群、親子樂園等;空間層面的風景道、郊野公園、露營地等。總之,應是產品和業態的多元化組合,不斷培育和豐富產品體系。

其次,露營跟旅游產品一樣,還應該是特色的。在發展初期需要做好配套,長期看,為了競合需要,在拾遺補缺的同時更要標新立異、自成一體,逐漸過渡到一個有文化特色、有專屬人群、有獨特賣點的項目,其發展目標可能是精致露營。

三、是科學指導發展

露營需規格,但不可過度管控。鑒於假期露營熱的隱現短板,如:環保和污染、安全防衛、不當場地亂扎營地等,國家有關部門肯定會趁此東風,進一步推動露營地的有序化發展,逐步規格。只有如此,國家露營地政策才會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對此,應儘量精細化約束“不要做什麼”,竭力規避硬性規定“應該做什麼”。目前,露營產業發展剛剛起步,業界、政界、旅游界要做的是盡力呵護其健康成長和發展,既不要殺雞取卵,也不要作繭自縛,因為這只雛雞太嫩、太小、太經不起折騰,既沒有骨骼清奇,也沒有丰盈肥碩,不夠宰殺吃肉。

所謂精細化約束“不要做什麼”,是因為大凡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諸如上面提及的露營安全、衛生、環保等問題。作為管理機搆大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預見性規定一些“禁止性”條款,以期防患於未然。但是,過猶不及,捆綁太緊、條件過多無疑會抑制這一新生事物的快速發展。現實中,“不要做什麼”就是法外生存,就是以“不要做什麼”為出發點去規範。 

定“可以做什麼”。只有生存下來才可以良性發展。露營產業政策指導必須給業界創造和培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空間,不抑制個性,不泯滅特色,等枝繁葉茂再刪繁就簡、去蕪存菁,有何不可?這是無為而治的真諦。

所謂不要硬性規定“應該做什麼”,是因為在露營產業發展初期,有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任何規定、制度和型態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臻於完善。千萬不可以“小荷才露尖尖角”,就去所謂“防微杜漸”,嘗試用標准化和規格化去約束,約束不利、不到位等同於“宰殺”。

四、是合理開源節流

對於目前參與精致露營的創業者而言,準確地說,大都在做住宿產品,而不是綜合性露營產品。最大的利潤點也是在間夜住宿,而不是露營的體驗和配套服務,精致露營背后恰恰是強大的運營和體驗服務,而不是簡單的一頂帳篷和兩餐美食,因為露營地最大的成本是運營成本,而不是建設成本。

五、是露營地建設切勿“一窩蜂”

露營不是“一陣風”,需要長期培育發展,切不可“一窩蜂”地去跟風,更不可以瞎搞、亂搞,務要唯市場論,而非唯長官是從。市場區位、環境條件、地質地貌、生態氣候、用地性質、消費人群、主題特色、產品組合、功能佈局、配套服務,等等,都需要精準定位和頂層設計。最后,提一句忠告:旅游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營地有陷阱,不可亂營造。

圖片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授權

---EN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