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n
julien

20220301,白桦林

(编辑过)
公众号上发出来5分钟被删掉

1、

乌克兰公布了一份死去的年轻俄军和母亲的聊天记录。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士兵告诉母亲,说他被告知是在演习,没想到有人在坦克前死去。

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念了这段对话,当场痛哭。

有一部分俄军是完全被骗到战场上去的。既没有想过要杀人,也没有心理准备会被杀。就这么被战犯送去当炮灰了。

还有视频表明,乌克兰境内发现了不少「原因不明」被抛弃的坦克和装甲车。怀疑有一部分俄军清醒过来了,想从战场离开,

普京在入侵乌克兰。
普京也在入侵俄罗斯。

2、

微博等平台的言论我看得不多。

但热点新闻之下,多少也会看到一些。有一些数量不少的「人」说:俄军打得不行是太讲武徳了太人道了太有人性了。要是我,BLABLA。

讲这话无非证明俄军都比这些人像个人。
换言之,这些人比在战争中的士兵还不像个人

即使只是口炮都足以让人感到胆寒了。身边有一个这种人都该考虑搬家。身边有大量这种生物,不敢想真到了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把你怎么样。

比起远方的战事,这些涌动的情绪其实对你我影响更大。
他们就在身边。

100个撂狠话的人里,一定会有一个能做出来。

有责任制止这类情绪蔓延的手握权势的群体,不仅没有采取措施遏制,反而在鼓励这些。养蛊会有反噬的一天。但愿后果不要太惨烈。

3、

日本前首相安倍,发表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观点,希望能在日本部署核武。

这也是这次侵略战争带来的一个恶果。平和了半个世纪,本来已经转向「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观念趋势,发生了转变。

按中肯老胡的说法,都有核武器等于都没有核武器。

但我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发展。

到处都是核武,只要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有病的狂人,就完了。
人类自己完了也就罢了。核末日会把太多生灵一起拖下水。把地球变成死星。

尽快把做出过核威胁的战犯做无害化处理,停止这种冷战思维的扩大,才是最好的解决。

核威胁的狠话是超越了立场的纷争,直接与人类,甚至是与所有的自然为敌。

更可笑的是,主动采取进攻的一方说这话,散发着一种打人不成无能狂怒撒泼打滚同归于尽的无耻。

打不过其实可以退兵。

为核威胁叫好的人,我建议去精神科挂号,越快越好。

4、

我毫不掩饰地希望,俄军中能有稍微正常的人,能迅速处理掉战犯普京。

有人批评我说,这是滥用私刑。提供和鼓励私刑是不会带来好结果的。一切都该交给法律。

对这个批评我欣然接受,对此我也深表同意。但想纠正一点的是:只有在法律有效的地方,才存在私刑这一说。

如果独裁者早就凌驾于一切社会制度之上,处理他们根本不是什么私刑。如果战犯真能入狱,受审。嗯,我当然支持先审再给予其应有的下场。

无法执行的法律不是法律。
无法执行的正义也不是正义。

邓布利多怎么不把伏地魔交给魔法部处理呢?

5、

这场战争带来了许多不幸。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点:那就是有一些人、有一些国家,我们是远远高估了。

在开战的初期,大部分人都认为俄军会以雷霆之势迅速占领乌克兰。在所有人来不及反应之前,闪电战就已完成。

事情的发展表明,俄军的推进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吹嘘了许久的战斗民族并非那么摧枯拉朽。而以军事强人形象展现于世人眼前的普京,也并非那么不可一世。

另一方面,有些人也被低估了。

当人们以为乌克兰总统也会像阿富汗政府首脑一样,当天逃离基辅,让乌克兰上演塔利班火速夺权的翻版时,泽连斯基以一种惊人的坚毅凝聚了「守护」的力量。

我不知道他的执政水平如何,但在这样一场具体的战争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些微小的因素如何改变了「总体的趋势」。

正是因为乌克兰「守」住了,才给了观望者信心,才得到了更多的支援和救援。才获得了「希望」。

现代战争也许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纯粹是「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的较量,人类本身,人格的力量,仍然在我们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俄罗斯各地、世界各地所爆发的反对战争的活动,同样展现出这种「人格力量」的影响。他们是有用的。

6、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能不能发出来,也不知道发出来以后会不会删除。我上一篇文章发出来之前被取消发送一次,修改调整后发出来以后仅存活了33分钟。

有一些朋友看到了,很不理解:你写的这么收敛,为什么还会删。

我哪知道?

不必讳言,因为W的存在,许多信息是不对称的,许多观点是经过筛选的。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能有机会给自己保留一个相信/不相信的空间。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所在的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茧房,才能意识到某些「主流共识」并非真正的,普世范围内的共识。

我们要意识到,与同温层的对话有局限性,与同一文化体,接受同一信息源的人对话,有局限性。

如果能有机会走出语言的壁垒、网络的壁垒,去看到、听到不同的声音,并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会有助于建构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样做,是唯一能避免我在第二段中所提到的那种情绪、那种趋势蔓延的办法。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也能真正改善我们周遭的环境。

7、

还有许多话想说。但不敢说。

期待能自由交流的一天。

期待即使我说错话,说的不对,也能够说出来,让别人反驳我、纠正我的那天。

期待「对话」的可能,而非「禁了」、「抓了」。

------

无论这篇结果如何,我都不再继续尝试发表看法了。

过几天再老老实实写「塔斯马尼亚日记」,分享一个曾经在世界各地漂泊了10年的人,如何在这个最靠近南极大陆的小岛上生活。

观察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感谢大家容忍我一个旅行公众号作者时不时地谈论旅行以外的事——我并不觉得自己不务正业。旅行需要面向世界,是人的旅程。旅人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世上的一切。旅人更应该了解世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