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個人觀點]談在Matters寫作、拍手、攢幣、網路社交、爭議人物、離去或留下

近期因為Matters上有諸多關於寫作、拍手、社交、擼幣、爭議人物、離去或留下的討論,本文全部是本人對這些事情的個人觀點。沒有要任何人認同我的觀點或作法,但歡迎討論交流。

我為什麼在Matters?

  1. 高度自治、去中心化的中文寫作平台
    一開始有設了Medium帳號,但Medium對中文使用者真的很不友善(現在中文用戶比較多了可能有稍好),但不管是作者讀者或作者都對Medium的服務感到喪氣,後來意外發現Matters是在香港(那時香港還是自由地區)成立的中文平台(不像簡書是完全在牆內,會有看不到的隱形監管),就在此生根了。
  2. 深度好文、民間高手聚集的江湖武林
    我開始長期流連於此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當時因為香港反送中抗爭及台灣總統大選將至,為了解情勢分析幾乎每日都上來看各種深度政論時評,其他還有科技業、區塊鍊、歷史文化、命理解析等各類深度文章,因而在此發現許多低調的高手。(但這些早期用戶有些也沉寂己久了)
  3. 網友討論交流風氣溫馨良好
    在此許多網友的留言經常發人深省、富有深度,很多時候留言回應都可以另外自成一篇文章再來深度探討,網友之間的交流多互動良好,對於新來的作者也都願以熱心扶持,親切溫馨。
  4. 用戶遍及海內外各地華人
    Matters的用戶是遍及全球的華人使用者,從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乃至移居全球各地的中文使用者,透過不同地方的網友的眼睛視角,看到更遠、更開闊的世界。
  5. 不必為文章另做圖片管理工作
    大部份的部落格都是必須另外為貼文做圖片管理,Matters隨便把圖丟進文章裡就會自動調整最適大小,也不必另開圖片庫進行管理,超適合我這種懶鬼。(我就懶)

我想在Matters獲得什麼?

  1. 留下人生經驗的紀錄
    雖然40歲才開始做這件事,但趁現在身強體健、記憶力尚佳的時候,把能寫的、想寫的都記錄下來,是我的主要目標。
  2. 推廣台灣的在地文化
    近年因為工作緣故意外發掘許多角落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寶藏和故事,希望透過自己的筆下讓更多人知道並認識台灣母土更深度的文化。
  3.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Matters的用戶來自全球,除了帶來各地不同的風土民情、視野角度之外,大家彼此也能交流自己的長才與價值理念,許多朋友也都是以文會友,以共同愛好或生活經驗交流,漸漸發展出共同話題與價值相同的朋友圈。
  4. 各種知識的充實長進
    Matters有來自各行各業的高手,從政治、經濟、產業、科技、命理、身心靈、教育、藝術、文化、....各種深度文章精萃,讓人一挖再挖,樂此不疲,是知識愛好者的天堂。
  5. 與海外華人交流的機會
    可以接觸到台灣以外,來自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是移居歐洲、美洲或全球各地的華人,星羅棋布、各行各業,藉此對不同區域的華人文化、海外移民、留學生等都有新的認識。
  6. 數位資產的累積
    除了Matters,還有什麼地方寫文章貼文能有這麼實際的實質回饋呢?看著每篇文章累積攢回的Likecoin數節節攀升,讓人感到心情愉悅,更有持續創作的動力。

關於寫作,我最重視的是:

  1. 就創作而言,要能安心暢所欲言、無所罣礙
  2. 就作品而言,要達到作品完整性、有滋有味
  3. 就服務而言,要營造讀者良好閱讀體驗、物有所值

創作者該有的心理建設

  1. 作者對自我創作要有足夠的自信,絕不要為了他人的閒言閒語就陷入自我懷疑與否定。作者自身若無法認同自己的創作,又如何要讀者來認同它呢?(做自己好自在)
  2. 要理解文章評估有很多種方式途徑可以衡量,舉凡字數、拍手、支持、收益金額、閱讀時長、讀者數、留言數、交流深度、對作者人生的重要性、對他人的無形影響力…換一個指標看,你總能為文章找到最有價值的地方(如果都沒有,那就再加新指標)
  3. 不要過度完美主義,不要輕易掩蓋文,那些心血、討論、互動、支持、讚許仍無法被從過去時間、過往人生抹除,不要把頭埋沙子裡。(錯字、破圖都可以在留言區勘誤補正)
  4. 作者要好好對讀者負責,不要隨便落跑躲起來;作為一個作者,你的文章當有人讀到時,就已經對別人的人生產生影響了
  5. 創作者一定要培養堅強的心理素質才行,否則很多人生故事或個人心緒自剖完,作者自己就先崩潰瘋掉了。(沒能跨越傷痛、做好充足心理準備前,不要隨便輕易自剖人生)

你受過拍手的專業訓練嗎?

每個創作者對文字掌握程度、說故事的技術、營造情境的能力迥然不同,有的人產出作品是字斟句酌、字字珠璣,有的人是行雲流水、情境鮮明,也有人是妙語如珠、趣味橫生。同為創作不論是什麼形式,舉凡小說、詩歌、散文、雜記、論述、實用教學、經驗分享、專業分析或是其他類型內容,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只要它是原汁原味由創作者產出,都是嘔心瀝血的心血結晶。

是以寫詩文不見得就比寫生活雜記高等,寫育兒手札的媽媽也不見得輸給寫產業分析、實用教學的專家,事實上正是因為人性與人腦總是貪圖逸樂,所以大部份的讀者都是喜愛平易近人的作品,純文學作品或產業剖析反而經常曲高和寡、讀者稀落,因此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相比。(註:在此不評斷抄襲複製或為刷幣洗版的文章)

每個人對文章鑑賞能力不同,讀文章的拍手標準都不一樣,我真心佩服有些市民朋友對文章內容品質審核自有一套標準,什麼樣水平的文章內容拍幾回都心有定見,準確拿捏拍手數量,個人覺得真的很有原則、很了不起。但若要每個讀者都有高端鑑賞力,必須為各種文章水平定出標準、打分數,那就不切實際了。

我的作法是凡是和本人有緣份、恰好有進去瀏覽的文章,評判標準就只看用心和不用心作準則,只要作者有好好思考表達內容寫出來的創作,我通常會直接滿拍(只要沒忘記),沒有任何文學性或實用價值的洗版文則是直接無視跳過。(畢竟就算是想打廣告,也可以提供傳達給讀者適當的知識啊)

每個人的拍手標準不同那又如何?想給哪個作者拍幾下都是讀者的自由啊!每個人心中的拍手準則並不妨礙到別人怎麼拍手,且對網路上每日數以萬計附拍手鍵的文章生成數相比,每個人一日能讀取的文章數、拍手數也是極有限,影響微乎其微,並且拍手也不能自己拍(在此不討論開多個小號幫自己狂拍的特殊狀況),所以在合理方式下,大家就依隨己心,自由的為喜歡的文章、作者放心拍手吧!

找到網路社交最舒服姿態

對在Matters進行網路社交我一向都很佛系經營,只要讀到文章內容於我有所感觸的,我會主動留言,但聊不動的硬話題,比如中港大馬時政、哲學、性別等等不熟悉的領域,我就儘量不去扯皮了。關於台灣時政、兩岸情勢,畢竟生於斯長於斯,不論立場、只要互相尊重,理性交流討論,偶爾還是會浮出水面一下。但我這人懶惰成性、不擅長吵架,就算打筆仗也是況時費力,如果對手動軏出言不遜、言詞貶低侮辱,那本人恕不奉陪。

我自己雖然還算外向,但其實對社交強度需求不那麼高,甚至有時會覺得社交很耗費能量。如果網路社交的佔比很高,可能就無法維持寫文的生產速度或頻率了。但人總歸是群體生活的動物,也希望被關心、被注意,這也是在Matters很難完全斷絕掉網路社交的部份,畢竟寫了文章就是希望可以獲得讀者認同喜愛的呀!所以在個人時間、心力可負擔的範圍內,至少維持基本程度的網路社交即可,透過主動回覆讀者回應或至自己認同的作品下留言,是讓讀者和其他創作者可以認識、記得自己的方法。甚或完全不做網路社交也行,只要自己耐得住寂寞便好。

前陣子剛加入可作為輔助Matters網友即時線上交流的Liker Social,微網誌的本質應該還是以要社交和碎碎念居多,雖說Liker Social也有掛上讚賞公民基金會的拍手鍵,但我不想當拍手機器和淪為幣奴。只要網友們日常社交閒聊短文有觸動到我,我就會拍。

每天上線看看大家今天過得如何、分享了什麼?也許是今天克服遠距會議的困難,也許是做了居家防疫餐,也許寫了沒發表在這裡的短詩,雖然天涯各一方,但就像左鄰右舍親朋友一樣拉近了不少距離,只要發表的是有價值的內容,即便只是日常閒聊隨筆,我就願意支持,這是我的作法。

尊嚴攢幣、回歸本質

Like幣要攢多少是個人本事,一篇群體熱議有長尾效應的文章,也可帶來不少Like幣收益。有人若在每篇文章都狂拍手,通常也是期望別人這樣回饋他。到處蹭頁面狂拍手,也是要花不少時間,對我來說主觀認定價值效益不那麼高,所以我通常不會硬拍。但一般而言,人通常不會刻意和錢過不去,大家普遍不會反對錢就是多多益善吧!

刷幣的玩法雖然不違反規定,但確實觀感不算正面,應該也不是站方所期望的。我是覺得如果是以賺幣為第一優先己任的玩家,Matters和LikerSocial都沒有那麼好賺,真心建議可以換一個好賺一點的平台去擼比較有效率。

事情應該回歸本質、保持平常心。做為站台的免費使用者,在公共使用的評判標準上,希望用戶們可以對自己再嚴格自律一些,回到初心把Matters作為寫作平台、LikerSocial作為支援Matters無法即時互動的輔助網路社交平台來運用。而發文及微網誌的拍手帶來的Likercoin收入應是額外附加價值,僅是作為創作者與用戶的激勵工具而已,不應本末倒置

在Matters一年半,本人雖然也攢了一筆Likecoin(差不多可以買台規格不錯的筆電或手機),但目前一次都沒出金過,暫時就當是一筆看得到吃不到的數位貨幣資產吧…在目前Like幣形勢持續看漲,或許留著就是最好的策略了。

遇見異己人士、去留何去何從

一個公開的場域就會有不同的立場、聲音和想法彼此撞擊,在Matters也是。尤其在政治話題或時政評論、公共討論上,經常會有火花四射的碰撞交鋒。我們無法討好世上每一個人,也無法讓每一個人都認同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就以站上名人愛心哥為例,愛心哥和我在許多事情的立場觀點就有著南轅北轍的想法。愛心哥算是有點極端的基督徒,留言有時也是口沒遮攔的,應該有些市民朋友及站方都為此有些傷腦筋。

我本人是傳統民間信仰,女性主義者(非女權),支持人道主義、原住民自治、性別平權、多元成家,政治立場偏台派。光是異教徒、支持同婚這兩件事愛心哥也在留言噴過我幾回。而且我想愛心哥也不可能是女性主義支持者。(或許只有對抗中共小粉紅立場相近而已)

我自己身邊基督徒友人也不少,有的甚至受過牧者訓練,在此之前我是沒遇過這麼極端的人。雖然愛心哥的言論與我差異甚遠,甚至有時會引人不快,但我從未封禁他(我只封過無端用侮辱性字眼來嗆聲的小粉紅3人)。若把他封禁,或許我的上網體驗會舒適一些,但對我接受其他異議人士言論的敏銳度會大幅下降,長期來說這不是好事,所以聆聽不同立場的聲音其實是在提醒我自己,世上還有其他想法、觀點、立場的人存在,即使自己不喜歡、不同意,但也必須儘量不偏廢。

近期因為Matters上有諸多討論,關於寫作、關於拍手、關於社交、關於擼幣、關於爭議人物、去留爭議等,這些討論過程中難免有些火藥味,有些後來也有點打筆仗,或演變成與站方爭執的訴訟。

這些討論過程中,有些人傻不隆咚的自己對號入座、東想西想,陷入自我否定;有的人是個性敏感,無法容忍場域裡許多相互攻訐批評的負面文字,默默離開。雖然流失優秀作者萬分可惜,但每個人對負面言語能量的耐受度不一,我尊重每一位市民朋友對去留的選擇。只有把自己心性磨練得更堅強,才能無懼面對這些批評與抨擊,從容應對。

我們衷心祝福離開的人可以找到另一片自在飛翔的天空與桃花源,而留下來的人,要揹負更沉重的責任,與其他市民一齊共同經營更溫暖、更自由、更舒適的發表與討論環境。若有一天Matters又脫胎換骨成為更美好的創作天堂的時候,或許我們會再迎接這些故友回來同聚,我們一起努力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