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
林泉忠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香港《明報》(筆陣)主筆。歷任歷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准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兼任准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富爾布賴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

拜登「聯手護台」三部曲——危險的中美「溫水煮青蛙」競逐遊戲

北京對台的「軍事恐嚇」與美國的「聯手護台」,將是今後「新冷戰」下中美圍繞台海安全議題競逐關係的基本構圖。這是一個互相「溫水煮青蛙」的危險遊戲。遊戲的方向是一步一步邁向爆發台海戰爭乃至「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臨界點。

就拜登自今年1月上台5個月以來美國政府新外交方向的觀察,最大的特徵在於組建民主聯盟以牽制「專制中國」在「三海」(東海、台海、南海)及科技等領域的「暴衝」,而其中最受矚目也堪稱成果最為突出的,莫過於將「台灣」議題首次成功地納入整個西方民主陣營應對中國的戰略之中。然而,此舉對北京而言,卻是一場極為危險的冒險遊戲。重點是,華府及其西方陣營成員似乎並未完全意識到,而北京的認知則是「已無退路」。

拜登思路:將議題擴大為西方集體共識

拜登政府的新外交政策中,與特朗普時代保持最為一致的,堪稱「強力護台」政策。特朗普時代最為突出的成果,是簽署了一項又一項「護台法案」,包括放寬美台高層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協助台灣維持國際地位的《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 of 2019,俗稱《台北法》),以及包含強化美台軍事交流的各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等。

拜登上台後,一方面,美國國會繼續推動多項「護台法案」,包括正在審議或推動中,更為敏感的《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等,以展示對支持台灣「堅如磐石」的意志與承諾。

另一方面,拜登的思路並不限縮於美國國內政策,而是將「護台」議題擴大為西方民主陣營的集體共識。

拜登「聯手護台」的第一部曲,是在國際峰會推動「共同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自3月中開始的3個月內,在美國主導的多場國際重要會議中,拜登政府都成功首次(或長時間以來首次)將「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納入會議的聯合聲明或公告中。這些會議包括「美日2+2會議」、美日首腦峰會、美韓首腦峰會以及G7峰會等,連美國不是當事人的日歐峰會也有這種表述。

拜登「聯手護台」的第二部曲,是鼓勵美國駐外大使館或領事館積極協助當地台灣駐外使館或代表處拓展外交空間,包括美國駐當地大使與台灣代表處官員公開直接交流。其中較受矚目的,包括美國駐帛琉(又譯帕勞)大使倪約翰(John Hennessey-Niland)隨同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抵達台灣訪問(3月28日);美國駐法國代理大使阿傑勒(Brian Aggeler)在官邸宴請台灣駐法國代表吳志中(4月30日);時任美國駐日本代理大使楊舟(Joseph Young)接受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邀請赴宴(5月24日)等。從這些美國與台灣駐當地外館互動中,不難看出其形態並非只是單向的交流,而是呈現了多樣化的特徵,而且有時還會加碼,譬如謝長廷的宴會還邀請了前安倍首相輔佐官薗浦健太郎,該場餐敘還成為後來促成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的契機。

「聯手護台」的虛與實

拜登政府「聯手護台」的第三部曲,是將台灣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位置。所謂「印太戰略」,所涵蓋的地理範圍,其重心部分正是包括東海、台海、南海的「三海」。就現階段的觀察,拜登政府最重視,也視為局勢最嚴峻的,就是台灣海峽的安全與穩定能否繼續維持的問題。

拜登主政初期的今年3月,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將,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出震撼性警示:「解放軍攻台的威脅,有可能在未來6年內發生。」戴維森所依據的,包括對解放軍攻台實力的評估、習近平任內「解決台灣問題」的意志,以及6年後的202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百年的重要年份等因素。

於4月底接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繼承了戴維森的見解,極為重視台海局勢的嚴峻,對台灣局勢的看法與如何應對,也成為其早前首站訪問日本的主要議題之一。

誠然,拜登政府之所以對台海局勢深具強烈的危機感,現實面的主要依據是北京軍事恫嚇台灣的情勢日趨激烈。以上周二(6月15日)為例,這一天中國大陸解放軍自凌晨起密集派出軍機飛入台灣西南空域「防空識別區(ADIZ)」,前後合計多達28架次,破歷來單日紀錄。

北京在台灣海峽的強勢作為,其目的根據官方說法是為了「遏制台獨」。然而,顯然如此說辭並未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上述美國主導的各場重要國際峰會都能基本認同美國的觀點,願意聯手同台合唱「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的原因之所在。

不過話說回來,有關美國「聯手護台」戰略的推進,就目前的落實程度而言,仍停留在「雷聲大雨點小」,或虛大於實的層面。換言之,下階段的觀察點,將是該戰略會如何從「虛」朝着「實」的方向移動。

中美「溫水煮青蛙」的危險性

就筆者的判斷,中美就「台灣」議題的激烈競逐無可避免。美國「強力護台」的深層次原因,是華府認為北京加劇「統一台灣」的步伐,將嚴重威脅美國的國家利益:一旦台灣被迫為大陸所統一,不僅意味着「自由世界」的版圖,將繼香港「淪陷」後進一步縮小,美國在二戰後所設定的防堵「共產中國」向東滲透的「第一島鏈」將迅即瓦解,經過戰後數十年而構築起來以美國為中心的亞太區域安全秩序,也將無可避免地分崩離析。因此,美國無論如何「必須守住台灣」。

然而,美國如今的實力是否足以抵抗來自「中國的威脅」是華府智庫近年來議論紛紛的話題,拜登「聯手民主國家」共同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正是在此脈絡下應運而生的。

誠然,拜登在「護台」議題上欲聯手民主國家共同應對的戰略,不會僅停留在只期望西方各國在聯合聲明寫下「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前述包括鼓勵美國駐各國使館與台灣駐外代表處積極互動的新舉措,自然也做給其他民主陣營的盟友看,希望各國都能一一效仿。

然而,視「台灣問題」為「核心利益」的北京最忌憚的,正是外國勢力介入涉及主權的台海議題。換言之,美國將「台灣」議題升級乃至「國際化」,無可避免地將進一步刺激中南海的敏感神經,北京的惱怒以及隨之而來的反制措施恐怕無可避免。

近年來就美國及西方國家介入台灣議題的事態發展,北京的「反制」措施大致集中在兩方面。其一,經濟制裁。去年8至9月捷克參議院議長率團高調訪台,中國客戶取消了捷克鋼琴訂單,即為顯例。其二,加劇對台的軍事恐嚇。就後者而言,在中國大陸對台系統人員紛紛出現「和統無望」的認知後,「以武促統」逐漸成為北京「統一台灣」的新戰略已愈來愈清晰。易言之,大陸軍事恐嚇台灣的行動,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

北京對台的「軍事恐嚇」與美國的「聯手護台」,將是今後「新冷戰」下中美圍繞台海安全議題競逐關係的基本構圖。這是一個互相「溫水煮青蛙」的危險遊戲。遊戲的方向是一步一步邁向爆發台海戰爭乃至「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臨界點。

中美及參與競逐遊戲的各方都想好了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