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認為的

Jason
·
(修改过)
·
IPFS
·
我是誰

「父母未生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究竟我是誰啊?


我是誰?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實的我是什麼模樣?

花花世界充塞了人類的感官,往往讓人忘了「我」是誰。

內在靈性讓你發問:「我是誰?我究竟是個什麼的人?」




姪孫女小時候第一次照鏡子,對著鏡子又笑又摸,來回玩半天。他可認得鏡中人?

那時想的是?或許只是有趣,有人跟他一樣的動作陪他玩半天。


那時還寫了一首<如夢令 境如鏡>

獨自攬鏡開懷,

影中小人可愛。

試問誰逗誰?

扮相萬千鏡來

且笑 且笑

一樂鏡前無礙




那天也跟一個三歲女娃說妳好漂亮喔!後來他媽媽說:「小女生跑去照鏡子說漂亮!」他可能不知漂亮的真正含意但可能就認知自己是漂亮的!


多少成長課程中,聽到小時候的傷,常常是老師一句惡毒的話;或者是媽媽習慣性地嫌棄;甚至是父親遷怒的粗暴言語。就造成我們會認知自己,我就是那樣,就是不被愛的。當然幸運的人會遇到好老師的一句鼓勵夠用我們一生;或者是父母接受了挫敗的自己,然後每每挫敗就靠著這溫度過關。



一九0二年,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寫道:「我不是我認為的自己,也不是你認為的我。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

姓名、角色、職稱、這個日益衰老的身體,都不是我;朋友認識的我、台上的我、當學生的我,也都是一部份的我。民族救星與殺人魔會是同一人?草寇與國父是同一個人?


「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在別人的眼中、期待與價值觀的灌輸,我們長成「我」。當這個我挫敗或者活不出別人認為時,有一段時間,我們會開始敲扣內心「我是誰?我到底是誰?」可能一開始會有許多的「我不是…」。可能要夠耐心,會有一瞬,「啊哈!原來我是……」。


或許要常常敲扣自己 才能讓浮誇虛浮的塵垢 一點點剝落 讓本質面的光 能稍稍透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ason怡然的對話:於己與材料與信仰 對話聯想與學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倏忽溫風至--小暑

惟熱解熱

大暑自有秋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