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言起教育:從自身開始省悟與學習,掌握追根溯源的精神與方法

所謂學習,就是不斷不斷實際去操作,在行為中尋找改進的方式與不停更新向前努力的目標,讓自己進化。另外,凡事都有多面向的思考能夠獲得啟發與靈感,讓自己習慣於靈活的運轉思考,才能避免陷入某種意識的陷阱,方能讓自己真正的擁有自由心靈。

用筆電開啟臉書,要發文時,總會出現「鍾明全,在想些什麼?」的字樣,讓我有股錯覺,好像在面對著某個「對象」,接受「它」生活般的提問。這就使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我的作品,是為了誰而書寫」?

剛開始,我在寫作時,並不是為了某個人或為了抒發某件事,而是想要某種名聲與回應。我愛上文學的原因是因為作家李敖,忘了是李敖要參選總統,還是他的《北京法源寺》入選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大搖大擺印在書籍宣傳品上的緣故,讓我積極去閱讀他的作品,進而愛上文字的魔力,也想要藉由書寫來定義我的夢想與規劃未來的方向。從此,這條路就在我眼前綿延出去,看不到盡頭,且多有試煉。

寫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好像有些了解文學,就一頭栽入理想型的狀態,開始拒絕發表的邀請與婉拒參與活動的機會,陷入閉鎖的狀態。對於書寫越來越有要求,卻遲遲鍛鍊不出好的風格與好的成品。不過,也幸好在這段時間培養出對文字語言的敏銳,才能由文學深入到心理層面的探索,甚至,從多方面開展出建構文學的管道與技巧。

慢慢地,文學成了一種生活的狀態,對我來說可能是救贖的性質。此刻,寫作開始有了一個模糊的對象,像是神祇的概念或是富有人性的霧。然後,隨著解開書寫的束縛,反倒讓對象漸漸有了凝聚的意識,似乎是個女孩或女人的形象,默默成為我在書寫中的聆聽者。好像一切都是為了妳而創造,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妳的存在而存在。(大概就是如此吧!妳會是我的另一面嗎?我與我的對話,似乎也符合。)

此外,藉著繪畫,尋找生活中的搞笑片段,可以養正向幸福的情緒,也可以藉此觀察細微的人物表情與風景中的感性,對於寫作很有幫助。以往沒有太過在意的畫面,慢慢地,在一次又一次的書寫或繪畫描寫中,不知不覺就會主動去深入探悉紋理,形成潛意識中的習慣。

所謂學習,就是不斷不斷實際去操作,在行為中尋找改進的方式與不停更新向前努力的目標,讓自己進化。另外,凡事都有多面向的思考能夠獲得啟發與靈感,讓自己習慣於靈活的運轉思考,才能避免陷入某種意識的陷阱,方能讓自己真正的擁有自由心靈。

以前,被教育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而不要做一個手心向上之人,大概就是說做一個施予者而不要做乞討者。但是這個觀念有著一些問題:手心向下,你是站在什麼角度去施予呢?高高在上的姿態嗎?這裡顯現出一種無意識劃分階級的暗示,首要表達施予者的高貴態度,一種自以為是的自滿精神,藉由所謂「施予」的「善舉」合理化自己較高的階級位置,甚至成為信仰化。

往往「手心向下」者,多以高姿態行善舉,所以會有一種利益交換的心態,讓施予變成一種資本價值。施予者內心充斥等待回饋的準備,若是沒有達成交易的結果,就會氣惱就會失望就會感受被傷害。別忘了,強取豪奪者,也是手心向下。

其實,施予的態度若是「手心向上」,以謙卑的態度去「奉獻」或說「分享」自己有能力協助他人者,以更低的姿態去實踐自己的愛心或心意,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施予者內心真相的詮釋。不期待被施予者如何報答,只是單純的出一份心力,去協助世界走向更好的將來,即使只是一點點的努力,都是邁向成功與幸福的關鍵,很重要的是這種態度是「絕不放棄的付出」,對於結果好壞都無損付出的精神而持續自己的心意,也絕不讓人慫恿左右自己堅持的理念。認真思考態度與行為背後的意識,才能真正察覺每個細微反映中的真相。

太多太多,被「習慣」所掩飾的真相,遭到無意識的利用與誤解,所謂的善意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好事,有時善意反倒是殺人的利器。人因為做好事而被稱為好人,一旦被稱作「好人」之後,再做壞事也少有人會真正指責與認真追究;相反,一旦人做了壞事被稱做壞人,一旦被認定是壞人,之後做再多好事也難以被世人洗淨人格。仔細想想,不是應該依照「好事」或「壞事」作為判斷的準則嗎?到後來卻循著「好人」或「壞人」的既定印象去延續思考或評價,本末倒置了判斷的意義與價值。多少人在這樣的魔術障眼法下興風作浪或痛苦悲鳴?實在需要人類謹慎地培養思考的潛意識。沒有一種能力是一開始就練到滿等級,都需要花費時間付出努力,才能真正獲得偵探般的實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