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Marc

向西方媒体学习如何夹带私货

人权高专没来的时候,西方国家经常呼吁开放访问;自从人权高专宣布要来,宣传口径就变成了“访华是个错误”;然后人家真的来了,访问一圈之后说了不少好话,也没有那些抓马的指控,于是便要求人家辞职,说她配合中国搞大外宣。

前不久联合国人权高专来中国访问了一圈,并且发表了一些讲话。不同的媒体对于这件事进行了不同的报道,我国的新闻重点报道了人权高专对我国人权事业进步的赞扬,西方媒体重点报道了人权高专对于我国反恐工作提高透明度与司法监督的呼吁。但是事实上人权高专的发言重点在什么,联合国的官方网站上全篇公布了,而且有官方的中文版本,感兴趣可以自己看看全文,在下面这个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05/1103842

纵观全文,其实并没有如西方媒体所期待的那些黑料。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个很搞笑的情况就是,人权高专没来的时候,西方国家经常呼吁开放访问;自从人权高专宣布要来,宣传口径就变成了“访华是个错误”;然后人家真的来了,访问一圈之后说了不少好话,也没有那些抓马的指控,于是便要求人家辞职,说她配合中国搞大外宣。立体防御了属于是。你就这个水平你和艾梅柏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招: 模糊主语,小事化大

这个话术一套一套的,几家不同的媒体都采用了“被要求辞职”的说法。问题是,被谁呢?一个是设在美国的专门炒作新疆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另一个是纽约大学的所谓中国问题专家。那么请问,如果今天一个中国的大学教授说,拜登天天开会睡觉,还对着空气握手,他应该辞职,是不是也应该上个国际新闻专版报道一下啊?

这就是夹带私货的第一种办法:通过在标题中模糊某些内容,来突出你想传递的但其实很不关键的信息。很多人可能看了标题就不看内容了,于是就得到了联合国人权高专可能渎职了的印象。事实上你这两个呼吁辞职的人是个屁啊。

第二招: 饭里掺屎,捆绑销售

夹带私货的第二种办法,就是把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掺起来,让你以为都是相关的。




这篇VOA的文章就非常典型。

首先从标题我们可以看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指控中国的官方新闻报道与联合国人权高专的发言有出入。但仔细看内容,VOA自己所叙述的一系列所谓出入,其实大多只是措辞的不同,在内容上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如果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真的给VOA发的邮件是那么解释的,那我严重怀疑他们对付不同媒体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很明显VOA也清楚这些内容撑不起它标题里耸人听闻的指控,于是在第二段就插入了一段人权组织的看法,第三段才开始具体讲有什么出入。然而我们只要好好看看就能发现,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的澄清根本没提新疆,VOA这篇文章却分别在第二段和叙述完澄清之后的一半篇幅来讲新疆的事情。这就很明显是把不相关的内容掺进了主要内容,让你以为中国官方新闻是扭曲了联合国人权高专关于新疆的发言。实际上人家根本没说这事。更过分的是,你这掺入的内容占了一半多,比相关的内容还多。

第三招: 假传圣旨,混淆视听

第三种办法也出现于这篇经典的文章。文章中出现了一个词,“人权组织”。这个词最开始出现在第二段,刚刚讲完人权高专,就来了个“人权组织认为”。如果你不细看,很容易理解成这是联合国人权高专所属的部门。下文里面也引用了很多人权组织的看法。甚至还有“维吾尔人人权项目的高级项目官员”这种说法。乍一看还以为是联合国有这么一个针对维吾尔人的专门项目。事实上呢?这是个设立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这个所谓的高级官员其实就是非政府组织高管。

那么请问,这么一个机构的高管说的话,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的声明掺和在一块,并且完全不声明这个人权组织是不同于联合国人权高专的一个NGO,你这样写文章,是不是在引导读者以为这些反动NGO的观点是来自联合国人权高专的?

这就是夹带私货的第三种办法,用相似的措辞夹带完全不同的东西,并且故意不加以解释,引到读者加以混淆,让他们以为来源不明或者不可信的内容依然属于前文来源可信的部分。不得不说,洋鬼子们这套缺德的活计真是熟练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