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本身就有害
(This article is just a blog post.)
最近几年,经历中国的舆论环境收紧,言论自由被钳制,直觉上本来是觉得很不舒服的。
但是,认真反思一下,除了围绕钳制言论自由而做的一系列努力之外,中国政府当前的举措还有什么系统性的值得诟病的地方吗?仔细回想,可能还真不存在,有也仅仅是一些 sporadic 的个例,而不构成必然的系统性问题。境外的媒体和社交媒体倒是可以拿这些例子来「搞个大新闻」,热烈讨论一番,温度降下以后,却留不下什么痕迹。
我试图在深夜的星空下从零开始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群体的言论自由本身就不是必然合理的前提假设,而舆论这件事本身、乃至于基于民意的民主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合理前提假设上的空中楼阁。群体无法作出明智的决断,反而偏向于情绪化地 slightly 地夸大事实。群体乃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群体智商有限、盲目自信、情绪化,对于其主张的内容 take it granted。这并不是因为群体当中的个体必然容易被煽动、被操纵,而是由于略微夸张的观点本身更具吸引力(例如标题党的文章、仇恨性的政治宣传),虽然与客观事实不符,但是反而更能一呼百应、风动一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注了水的、略微夸张的主张总会有原形毕露的一天,届时流行趋势消退,政治神话破灭,只剩人走茶凉。然后、然后,再来一轮新的流行,再造一个新的神话……这似乎和市场经济下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果真如此,那么言论自由似乎反而正是信任危机的来源,而中国政府敢于义正严辞地钳制言论自由,反而恰恰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力挽狂澜,在全人类范围内为专制制度保留希望的火种。对于个人而言,身处零真实舆论的环境反而能避免自己被流行民意所影响和裹挟,保全个人的清醒理智判断,并且减少多余的思考和烦恼。
如此一来,绝大部分中国政府被诟病的地方就能被合理化了。当全世界都沉浸在放纵的自由当中时,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free-from-free 的净土,我要为此点个赞。
(This article might be a self-brainwashing process, but meanwhile also being a pragmatic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Chinese citizen.)
2019年6月25日
于纽约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