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史
馬有史

你有聽說過澳門嗎?請讓我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關於澳門的歷史故事~

淺談澳門賽犬的由來與終結

賽犬活動源自於英國的狩獵文化,當時英國貴族喜歡攜帶獵犬去追逐野兔,這項活動後來經過了不小的演變,但終歸是上流社會的消遣活動。1922年,美國率先以電兔代替野兔,並改變了此前某些的形式,從此賽犬開始普及化,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娛樂。1925年年,日漸成熟的賽犬由美國引入英國,此項活動慢慢風靡全英國。英國的賽犬熱潮受到上海英國僑商麥克貝恩的注意,決定聯同一班​​商人組成「中國跑狗協會」來爭取在上海興建賽犬場。

1928年年,麥氏成功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興建名為「明園」的賽犬場。此外,還有兩班商人在同年興建了兩座賽犬場,分別是公共租界的「申園」和法租界的「逸園」,令上海的賽犬活動呈三強分立的局面。

賽犬在上海開始後,不久便風行整個上海,這一方面為商人帶來豐厚收入,另一方面也帶來眾多反對聲浪。上海紳商擔心賽犬會為上海帶來更多社會動亂和引誘別人犯罪,於是聯同上海市政府和國民黨上海黨部,批評賽犬活動。另一邊廂租界的華人壓力團體同樣抨擊賽犬活動,表示租界當局假如無法治理好租界,應歸還租界予中國。由於賽犬豐厚的利潤和華洋雙方觀念的不同(英人覺得賽犬只是一項運動,而非賭博),使雙方在賽犬問題上僵持了數年。1931年,工部局出於對維持租界穩定的考量,決定禁止公共租界舉辦賽犬活動,申園和明園只好轉型或停辦。而法租界上的逸園則因法國領事館懶理,而在上海獨領風騷,一直到1941年年被迫停辦為止。

停辦後的申園希望能在中國重開賽犬場,默默苦思設立的地點。1931年,申園決定在澳門重開賽犬場,不過在獲得牌照後不久便轉讓給由范潔朋、殷理基、施多尼等人組成的「澳門跑狗公司」。范潔朋等人在得到澳門政府的支持下,雄心勃勃地想複製上海的盛況,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澳門跑狗公司數年後便把牌照再轉讓給另一間公司。幾經轉手後,賽犬場還是回天乏術,政府只好收回土地,改建成蓮峰球場。直到六十年代,又有商人提出重開賽犬場獲淮,一度消失得賽犬場又重現澳門人眼前。

2016年,政府要求澳門逸園賽犬場遷出,以便更好利用該塊市區土地。逸園原本有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安置園內的格力犬(賽犬),卻一直沒有認真看待事件,最後把所有格力犬遺棄在賽犬場。此時此刻,澳門賽犬活動又再一次成為歷史,不過正如黑格爾所言:「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澳門能否在這次汲取教訓,實屬未知數。

參考資料:

<是運動還是賭博?:跑狗論述與現代上海的成型,1927–33>,張寧,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2期,P73–124

<民國時期的澳門跑狗事業>,趙利峰,澳門研究,69期

<文化廣場的前世今生>,吳偉,都會遣縱,2012,1期

香港工商晚報

論盡媒體

原文:https://medium.com/@horsehavehistory/淺談澳門賽犬的由來與終結-7f11b53b00b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