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教育站
比特幣教育站

希望與各位互相學習關於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區塊鏈的知識。 本站除了會有比特幣日誌外,亦會不定時翻譯及分享國外一些高質的比特幣文章,讓大眾更了解什麼是比特幣。

[翻譯文章]比特幣是龐氏騙局嗎?(下)

原文: Why Bitcoin is Not a Ponzi Scheme: Point by Point 作者: Lyn Alden 原文日期: 2021年1 月11日 原文網址: https://www.swanbitcoin.com/why-bitcoin-is-not-a-ponzi-scheme-point-by-point/ (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

(續上篇 : [翻譯文章]比特幣是龐氏騙局嗎?(中))

摩擦成本

針對比特幣是龐氏騙局的另一個主張:聲稱因為比特幣有摩擦成本,所以它是龐氏騙局。這個系統需要持續的工作才能保持運作。

然而,與任何其他商業系統相比,比特幣在這方面是相同的。一個健康的交易網絡本質上存在摩擦成本。

對於比特幣,礦工投資於定制硬件、電力和人員來支持比特幣挖礦,這意味著通過驗證交易來賺取比特幣和交易費作為回報。

在可能獲得不俗回報的同時,礦工承擔著許多風險,他們對於系統的運行是必要的。還有市場莊家為買家和賣家之間提供流動性,或者將法定貨幣兌換成比特幣,使得購買或銷售比特幣更容易,他們也必然會收取交易費用。

而一些機構則提供託管解決方案: 收取少量費用來代為持有比特幣。

同樣地,黃金礦商投入大量資金用於人員、勘探、設備和能源,從地下提取黃金。然後,各種公司將其精煉並鑄造成金條和金幣,為投資者提供安全存儲,將其運輸給買家,驗證其純度,製作成珠寶,重新熔煉後再進行淨化和重鑄等。

黃金的原子之所以能以各種形式持續流通,這歸功於黃金行業的人們的努力,從最優秀的瑞士鑄幣廠到高級珠寶商,再到投資金條的經銷商以及“我們買黃金!”的當鋪。「保持黃金活力的工作」更多地偏向創造而不是維護,但這個行業也有持續的摩擦成本。

同樣地,全球法定貨幣系統也存在摩擦成本。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每年從與支付相關的交易費用中獲取超過1000億美元,作為客戶資產的託管人和管理者,並在買家和賣家之間充當市場莊家提供流動性。

例如,最近我分析了新加坡最大的銀行星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他們每個季度產生約9億新加坡元的費用或每年逾30億新加坡元的費用,相當於每年超過25億美元的費用。

這只是一家市值為500億美元的銀行。新加坡還有另外兩家規模相當的銀行。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的規模是星展的7倍以上,美國還有幾家銀行的規模幾乎與摩根大通相近。僅 Visa 和 Mastercard,它們每年就賺取約400億美元收入。而全球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每年產生的費用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

驗證交易並儲存價值需要工作,所以任何貨幣系統都會有摩擦成本。只有當交易手續費佔支付總額的比例過高時,才會成為問題。比特幣的摩擦成本相對於現有的貨幣系統來說並不高,而次級層(Layer 2)可以進一步降低費用。

例如,Strike App旨在成為可能是全球最便宜,運行於比特幣/閃電網絡上的支付網絡。

(除了黃金及全球法定貨幣系統) 這也適用於非貨幣商品。除了黃金,富有的投資者還將財富儲存在各種不產生現金流的物品上,包括藝術品、美酒、古董車和無法實際出租的超高端海濱房地產。例如,在佛羅里達或加利福尼亞的某些海灘上,那裡只有價值三千萬美元、大部分時間都是空置的的房屋。我喜歡去那些海灘,因為那裡通常空無一人。

這些稀缺物品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值,這就是人們願意持有它們的原因。然而,當你購買、出售和維護它們時,它們會產生摩擦成本。只要這些摩擦成本低於平均升值率,那麼與持有法定貨幣相比,它們就是相對不錯的投資,而不是龐氏騙局。


小結: 網路效應,而非龐氏騙局

對龐氏騙局最廣泛的定義是指任何必須不斷運作才能保持功能性的系統,或具有摩擦成本的系統。

比特幣與黃金市場、全球法定銀行系統或藝術品、美酒、古董車或海邊房產等流動性較低的市場一樣,都不真正符合龐氏騙局的這種更廣泛的定義。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定義過於廣泛,包括每個非現金流價值儲存方式,那你就需要一個更好的定義方法。

所有這些稀缺物品除了作為價值儲存功能之外,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黃金和藝術品讓你欣賞和展示視覺美感。美酒讓你享受和展示味覺美感。古董車和海濱房讓你欣賞和展示圖形、觸覺的美感。比特幣使您能夠進行國內和國際結算支付,沒有任何第三方能夠阻止,為用戶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財務流動性。

這些稀缺物品能夠保值或隨時間增值,而投資者很樂意支付小額的摩擦成本作為投資的一部分,及作為持有隨時間貶值的法定貨幣的替代品。

是的,比特幣需要持續運作,並且必須達到相當大的市值,網絡才能可持續發展下去。但我認為這更應被視為技術上的破壞/顛覆,投資者應根據他們對其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來進行定價。這是一種與現有網絡效應(尤其是全球銀行系統)競爭的新網絡效應。更諷刺的是,與此列表中的其他項目相比,全球銀行系統顯示出更多的龐氏騙局特徵。


結語

任何新技術都需要一段評估的時間,最終可能被拒絕或接受。市場一開始可能會非理性地向上或向下波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資產會被評估和衡量。

隨著比特幣的網絡效應持續增強而其供應保持有限,其價格在每個四年一次的供應量減半週期中快速增長。

比特幣價格(圖表來源:Blockchain.com,紅字:預設的供應減半事件)

每項投資都存在風險,比特幣的最終命運當然還有待觀察。

如果市場繼續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可供全球大多數人使用、有用的儲蓄和支付結算技術,並且由不可變的公共賬簿的去中心化共識支持,它可以繼續在財富儲存和結算網絡方面中奪取市場份額,直到達到廣泛採用和低波動性的成熟市值。

另一方面,批評者常常主張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意識到這一點,它將歸零。

然而,與其使用這個觀點,更精明的空頭論點應該是比特幣由於某種原因,無法實現從全球銀行體系那裡持續獲得市場份額的目標,並且引述他們持有這種觀點的理由。

2020年講述了一個關於機構願意認可比特幣的故事,比特幣似乎超越了零售投資和機構配置之間的界限。MicroStrategy和Square成為了首批將其儲備資金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轉投為比特幣,而不是現金的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MassMutual成為第一家將部分資產投入比特幣的大型保險公司。保羅·圖多·瓊斯(Paul Tudor Jones)、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比爾·米勒(Bill Miller)和其他知名投資者對比特幣持樂觀的態度。一些機構(如Fidelity)幾年前就一直關注比特幣,並着眼於向機構提供比特幣的託管服務,但2020年見證了更多機構的加入,包括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展示出對比特幣強烈的興趣。

就實用性而言,比特幣允許自我保管、資金流動性和無需第三方許可的結算。雖然還有其他有趣的區塊鏈項目,但沒有其他加密貨幣能夠提供相似程度的安全性來防止對其賬簿的攻擊(無論是在哈希算力還是節點分佈方面),也沒有足夠廣泛的網絡效應能夠持續被市場認可為一種持久的價值儲存方式。

而且重要的是,比特幣的增長是整個行業中最有機的,首先出現並快速傳播,沒有中心化領導和推廣,這使它更像是一個基礎協議,而不是金融證券或商業項目。

(全文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