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维京人史(五)——向东行进(下)

维京人/罗斯人向南到达君士坦丁堡,不过拜占庭对他们是有所忌惮的

事实上,维京人从基辅到君士坦丁堡的贸易路线是有详细记载的,在10世纪40年代,拜占庭皇帝君斯坦丁七世把这一路线写进了他的作品《帝国行政论》(De administrando imperio)中。 其中的第九章便描述了罗斯人是如何沿着第聂伯河南下,到君士坦丁堡进行贸易。

据这位拜占庭皇帝所说,罗斯人是从几个不同的地方开始了各自的漫长旅程。有些人从诺夫哥罗德一路出发,有些人则是从其他市镇出行,不过他们都在基辅汇合。他们用的船是被迫向罗斯人进贡的奴隶制造的。这些用木头切削后制成的小船会通过陆路拖动到第聂伯河岸。 在基辅,罗斯人买下这些小船并根据需要进行装备。每年 六月,罗斯人便沿第聂伯河南下,并注意绕过危险的急流。当他们到达一处急流时,大部分人都上岸,船上的货被卸下。然后,一些熟习水性的人跳进河里,站稳后用长杆来尽可能小心地推或拉动船只,涉过激流。拜占庭皇帝列出了九段激流中七段,同时注了它们的斯堪的纳维亚语和斯拉夫语名称。罗斯 语的名字依次是Essoupi、Oulvorsi、Gelandri、Aeifor、Varouforos、Leanti和Stroukoun。

其中第四条激流 "Aeifor "是最大和最危险的。不仅《帝国行政论》中提到了这一点,而且在瑞典哥特兰岛发现的鲁尼文石碑上也提到了这一点,这座石碑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拉芬的人所立,根据石头上的记载,他到达 "Aifur"(即Aeifor)。 在这里,不仅要注意水中的危险,还要留意草原的亚洲突厥骑兵。拉芬是死于激流还是突厥人的箭,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当年维京商船的行进路线,今天俄乌战火的焦点地区赫尔松、克里米亚均在其中

沿着第聂伯河的危险旅程结束后,维京商人们会在河口的岛屿上休息,其中便包括别列赞岛(位于第聂伯河到黑海的出海口)。在这里,他们会向自己信奉的神灵贡上海鸟,并为下一阶段沿着黑海海岸的旅程做准备。他们每航行几天,都会在岛屿和河口休息,到了在多瑙河三角洲(位处罗马尼亚多布罗加及乌克兰敖德萨州),游牧民族便不再是威胁,所以这些维京商人放心了许多,从这里到君士坦丁堡的旅程一般都比较顺利。

据说沿着第聂伯河到君士坦丁堡的整个旅程大约需要六周时间,这是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根据拜占庭皇帝的记述,罗斯地区的维京人整个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往返君士坦丁堡。

航行的筹备工作在四月初冰雪融化时开始,并在6月和7月进行,此时黑海最容易航行。在君士坦丁堡的贸易必须在8月和9月初完成,这样维京人才能在冬天到来前返回北方老家。

维京人是如何返程的?据推测,可能是沿着同样的路线。从特鲁瓦(Troyes)主教Prudentius撰写的《圣伯丁年鉴》(Annales Bertiniani) 中可以得知,返程并不容易。史料显示,公元893年,一群罗斯人随同西奥菲勒斯皇帝的拜占庭使团到达法兰克,请求路易帮助他们返回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的计划路线很危险,正好要穿过了蛮族部落的领地。路易皇帝非常好奇,并派人进行了一番了解,结果发现,罗斯人竟来遥远的北方——今天瑞典所在之处。

9世纪30年代,是维京人向东部进行的早期阶段。一个世纪后,当《帝国行政论》开始编纂时,维京人已经在基辅罗斯建立了一个由城镇、市场和驻军组成的庞大网络。第聂伯河三岔口以北的地区由罗斯统治者控制。主宰南方草原的突厥人当然很危险,但维京人已经学会了通过大队人马的行动和良好的武器及警觉的哨兵来应付这个困难。到了10世纪时,可能已经很少有维京商人需要穿越今日德国所在的地区到达波罗的海岸。

东斯拉夫族群重要的史料《往年纪事》中关于维京人的记载(图片来自网络)

对第聂伯河沿岸维京人航行的了解不仅有考古发掘和康斯坦丁七世的记述。还可以在《往年纪事》看到关于维京人当年贸易协议的纪录。这些协议分别是在907、912、945和971年达成的。如907年的协议规定,拜占庭人将在罗斯商人逗留的几个月内向他们提供所需的物资,包括面包、酒、肉、鱼、水果、浴室等等,前提是他们确实带着货物来贸易。此外,维京人还被免了关税。作为回报,维京人不得使用暴力,并只停留在君士坦丁堡外的圣玛玛斯区。罗斯人只能从一个城门进入,不能携带武器,50人一组,由一名拜占庭军官陪同。945年,罗斯人和拜占庭当局决定,从基辅罗斯前来君士坦丁堡的商人必须提供书面证明,保证他们是在做和平生意;同时罗斯人还被禁止在君士坦丁堡过冬,还对他们被允许购买的丝绸数量设定了上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