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土豆
过桥土豆

公众号:(还没有注册)

一件商品,是如何定价的?(1)

定价

从小到大教科书上都是这样教的,一件商品的价格必须由成本决定。


但是但凡有点社会经验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不对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得到APP上的课程“硅谷来信”,折算成人民币,¥299。A想学,买了,交易就成立了。B并不想学习,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对他来说,¥10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单,凑合听听就行,多了就不会买了。


这个例子中,跟成本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会出现价格分歧?


差距在于,这门课程硅谷来信,对两个人的效用不同。前者认为有用,后者没有这个需求。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消费者原因支出的最高价格,把产品卖给他们。


假设你是乔布斯,生产了一款跨时代产品,叫IPhone,一款前无古人的智能电话,研发阶段就收到业内人士关注,成本大约$400,假如产品发布了,最理想的定价是什么呢?


假如说,暂定价格$2000一部,在当年诺基亚手机高端机均价$400的时候,依然会有科技爱好者和业内人士买。


这$2000,就叫做:一级价格歧视


当然,这定价,虽然iPhone的单机利润高,销量一定会很差。


所以,教科书上才会说,按成本加上利润作为定价。这样,就不会赔本。


但是这个价格其实是不了解消费者意愿价格的,一种保守做法,以低价价格开始,扩大市场,后面再说。(为何ipad定价比iPhone厚道?)


最后苹果公司经过复杂调研和数据分析,算出第一代iPhone价格应该在$499,这样可以保证利润最大化。


第一代iPhone推出市场爆火,市场已经印证价格定的有些低了,第二代iPhone3G,定价$599,但是多出这$100,消费者能不能买账?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堆成本。


打广告,生成自己用了多高端的触屏技术,质量如何好,诸如此类。


目的就是,推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成本认知


但其实成本可能只增加了$20,,消费者很满意,认为成本这么高,那我就多掏一些钱吧。


通过一轮广告,现在iPhone的价格成功来到了$599,乔布斯很满意,消费者也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销量有所下滑,三星也出了一款智能手机,Galaxy S II,价格只有$399,功能都差不多。


这时候,iPhone降价是不行的,会进入价格战,于是加大研发,大打生态牌,推出iTunes,推出iPhone4S,价格反而变成$649.


这就叫差异化。


差异化的目的,就是混淆消费者对价格的真实感知


一模一样的商品,消费者肯定选择便宜的,但是稍微做一下改变,再给消费者一个充分的理由,就能鼓动消费者去购买,尽管这个改变可能非常细微,甚至未必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但这也做够了,因为媒体会告诉消费者:这个改变多么厉害,能把性能提高30%-50%。


但是仔细想,在生活中,能把性能用到封顶,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人,多吗?


两家公司相安无事一段时间,又一家公司进入市场,这家公司按常规,定价在$399-$649,也就没事了,没想到这家叫小米的公司定价居然在$280,仅仅比成本高一点点,这下,消费者都被吸引过去了。


这招叫做市场渗透定价法。先用一个低价打入市场,抢占大量消费者之后,再慢慢谋求发展。


这种策略属于破坏性的打法。很有效,但是影响也很大 —— 它会拉低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


而且,当消费者习惯你的低价之后,再想推出高价的产品,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你的品牌调性已经定下来了。


苹果一合计,这不好办啊,推出廉价版吧,iPhone 5C,定价降回了$549,加上优惠,差不多$300,跟这个小米公司的手机比稍微有些竞争力,拉拢那些支付意愿在$280左右的消费者。


这招叫做撇脂定价法。


什么是撇脂定价法?就是,先定高价,再降价,来吸引尽可能多的消费者。


还记得前面讲过的支付意愿吗?在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先定一个高价,吸引那些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 ——愿意支付的价格在$549以上的消费者。随着时间推移,再逐步降价,吸引那些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这就是撇脂定价法,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在用的方法。


今天先发了,明天继续。



……


发布于:2021年3月10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