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土豆
过桥土豆

公众号:(还没有注册)

商家的套路

快来花钱

公众号:过桥土豆/guoqiaopotato


我们分别了解了《人的弱点影响我们的消费》,和《群体认同影响我们的消费》,这次我们说说商家是如何给我们下套的。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商人的天职。我们分析几个商家的惯用套路。


1、创造需求


这个最经典的就是iPad的销售和钻石。


iPad的案例就不用说了,今天主要说说钻石。


从1946年开始,戴比尔斯集团,开始大幅投入报纸广告,买下大量版面,还请了几十位好莱坞明星代言,大肆宣传钻石与爱情、婚姻的关系。


不仅如此,戴比尔斯还买通电影公司,把钻石巧妙地安插进电影里。


所以,直到现在,但凡电影电视中的求婚,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镜头:




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单膝跪地,望向他的心上人,手中捧着一个小小的盒子,里面是闪闪的钻戒。


是的,这不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仅仅是营销。通过这种塑造,钻石和婚姻成为你心目中想象的共同体。

 

为了配合这种感觉,还想出了一个绝佳广告词,“A diamond is forever”(一枚钻石代表永远)。

 

90年代初,戴比尔斯准备加大力度开发中国市场。但是“A diamond is forever”如何翻译,让他们头疼。最后,他们决定有奖征集。一位有才的大学老师,翻译的一句话被选用,那句话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由此,钻石也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成为美好婚姻的代名词。

 

如果你准备结婚,送钻戒一定是个必要选项。非要问未婚妻,为什么一定要送那么贵的钻戒?“什么为什么?!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本来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通过一番操作,变得不可取代,不容质疑,这就是营销。


其实,很多我们身边的必须品都是应该在审视一遍的,你到底需要不需要。


2、编造故事


保罗·柯尼特是美国孩之宝最早的创作团队成员。他们研发了一系列玩具,六辆汽车和六架飞机。

 

和一般玩具不同的是,这些汽车和飞机可以变成机器人。然而,产品并没有那么畅销。

 

一次,保罗·柯尼特和一个同事出差。3个小时的车程中,他们想到可以编一个故事,来提升销量。于是,“汽车人”、“霸天虎”一一跳了出来。变形金刚的故事也由此诞生。


是的,变形金刚的故事其实就是个广告,只为了让产品更畅销。

 

令保罗·柯尼特没想到的是,变形金刚的故事竟然这么吸金。2018年,变形金刚的玩具收入,超过30亿美元。


同样的,当年褚橙的营销,也是师从于此,最火热的时候一橙难求。


通过褚时健本人的故事,把褚橙包装成了成功的象征。甚至在考试毕业之前很多人都抢购为了有个好兆头。


你可以想想中国那些新崛起的大品牌,特别跟时尚相关的, 是不是都对应着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还有ta励志的故事?比如小米、华为、李宁。


迪士尼当然更加懂得故事的重要性,这些就不展开说了。


你花了大笔银子买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已。其实很多商品的溢价,就是在故事里。


3、劳力辩证


“劳力辩证”是个心理学名词,简单讲就是:当你对某事或某人投入了精力和劳力,你也会对他们有更高的评价。


其实,就是最近流行的“让顾客有参与感”。


单就那些拼好的模型、完成之后的乐高,你想卖到他拼好之前的价格,是绝对不可能的。


500强企业通用磨坊公司,拥有哈根达斯、湾仔码头等多个知名品牌。他们有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他们曾推出一款叫做“贝蒂妙厨”的蛋糕粉,配料是完全搭配好的。家庭主妇只要直接放入烤箱即可。然而,销量极其惨淡。

 

于是,通用磨坊便找了一位心理学博士。博士想了想说:你们把配方中的鸡蛋粉取消,要求家庭主妇自己打鸡蛋进去。

 

虽然有点质疑,但通用磨坊还是照办了。结果销售激增,供不应求。

 

他们请教博士,这是什么原因?博士说:“原来傻瓜式的操作方法,太简单了。那可是给家人的美食,这样会让家庭主妇有种负罪感。

 

让她们自己打个鸡蛋进去,她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对这个产品也就有了好感。”

 

这就是“劳力辩证”在商界的应用。


有些难度是卖家刻意增加的,让你得到或使用这个产品时,要付出一些代价。

 

这看起来有点反常识,但只要用的恰到好处,往往会有奇效。


比如抢购各种限量版球鞋、星巴克猫爪杯、优衣库联名款T恤。


很多人说商家搞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感,说这些人不可理喻。

 

前半句说对了,商家确实是有意制造购物的难度。但是,有个问题,鞋子、衣服、杯子都不是必需品。

 

你制造稀缺,我可以不中招啊。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显得如此愚昧,非要去凑那个热闹?

 

因为抢购成功,会让人有种不可自拔的快感。

 

抢购成功的那一刻,大脑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就如同服用了兴奋类药物一般。


BBC记者佩雷迪,为揭示商家的操控术,去采访了在“iPhone手机”门前排队等待新机型的发烧友。他们很多人都已经等待了两周以上。

 

当问及新iPhone有什么特别之处时,几乎没人能准确答出。大概也就是说颜色不同、速度快些。

 

但是,当这些果粉终于得逞,拿到新机时,佩雷迪观察到他们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


在苹果工作人员的簇拥下,在其他果粉的欢呼中,那个等了15天的男孩高举手机,仿佛是在炫耀一个战利品。可以想象,他处于一个怎样的高峰体验中。

 

这就是“劳力辩证”的作用。


苦苦的排队和最后的得到,形成一种奇妙的因果联系。让人多巴胺分泌,也赋予了产品某种特殊的意义。

 

当然,这种快感只是商家刻意制造的。


4、计划报废


这年头,大到家具,小到电子产品,如果坏了,维修成本特别高,还不如直接买个新的。


别以为这是一种巧合,其实这是商家的另一个诡计:计划报废。


几年前iPhone爆出“降速门”事件。就是这个理念的完美应用。随着新系统的更新,老iPhone越来越慢,如果你想跟上节奏就要换新手机。


当今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消耗掉。


比如电子产品、现在更加的包括了电车,所以,从这点来看,电车是下一个消费的爆发点没有错。


5、科技之恶


如果前面几种套路都属于传统行为,警醒一点或许可以避免。


那么随着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到来,很多人注定无法逃避商家的镰刀。


镰刀1:算法杀熟


这个在这几天反垄断的声浪中,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经常依赖这个APP的人,价格比不经常用的人高。比如外卖、打车、订机票酒店、都存在这个现象。


企业利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因人而异地制订出不同价格的策略。


镰刀2:神经营销


“神经营销学”诞生于2002年,由阿勒·施密茨教授提出。

 

刚刚问世,就马上得到商家的追捧。因为这种方法让商家避免了大量的用户调研。

 

只需要找几个人,让他们带上专门的头盔和眼罩,便可以测试出他们对产品的感受。

 

一个人的感受很难表达准确,但是你的眼神和心跳会出卖你,这一切都会被机器读取。所以,在商业中已经广泛应用神经营销了。 

 

以当下最流行的“眼球追踪技术”为例。商家可以通过仪器,追踪你眼神聚焦顺序和强度。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测试海报如何制作,才能让受众更喜爱。也可以设计出让人更有购买冲动的促销页面。



 

还可以优化商品的摆放,吸引人的注意力。以及为游戏设计,更为刺激的画面......


 

其实,当下我们所看到的商品包装、产品外观、APP界面,之所以如此精美,不仅是用心设计的结果,更多的是通过神经系统测试过的。

 

你对抗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团队,他们瞄准着我们的本能,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你很难不深陷其中。


镰刀3:透支消费


无论是BAT还是TMD,只要你能想到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没有一家不在经营网贷的。


一名叫罗正宇的理工硕士,用一根白绳,结束了自己25岁年轻的生命。压垮他的,仅仅是5万元。他的手机里,装着13个网贷APP,每个月都在拆东墙补西墙。当他再也无法坚持时,催债者通过微信,不断以暴力相逼,最终压断了罗正宇最后一根神经。


今年国家开始整治,要求所有借贷平台写明年化利率。这就是规范的开始。


……


总结:节俭,我们曾经歌颂的美德已经不合时宜。攒钱,在疫情之前也被人嗤之以鼻,我只能说,你过你的精彩消费生活,我有我的世界。


一个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是省钱和攒钱的带来的改变。消费主义不是本事,克制不消费才是本事。财富积累和命运改变都是很漫长的,我们需要耐心。


消费主义的背面,就是与人性斗争,我认为,那些与人性斗争,克制自己的欲望,埋头十几年,最后一飞冲天的人最酷。


……


今日新闻:


1、中国34家科技公司被要求一个月内整改

会议明确指出,在反垄断领域热点问题上“强迫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掐尖并购’、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实施‘大数据杀熟’、漠视假冒伪劣、信息泄露以及实施涉税违法行为等问题必须严肃整治”。


2、BBC当地时间14日报道,出现血栓症状后,美国、南非和欧盟表示暂停接种强生公司的新冠疫苗。


3、




发布于:2021年4月14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