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蜜莉的生活筆記
艾蜜莉的生活筆記

23歲,獨自在上海工作的台灣女生。 平時喜歡拍照、寫字、紀錄生活。

上海生活隨筆| #7香港記憶(下)

「你要記得,即使是獨處,也是你與你自己,是兩個人的事。」這是最後一次諮商的時候,心理師對我說的話。

前言

在香港記憶(上)裡面分享到對於香港的上半段記憶是美好而快樂的,而下半段則是一段讓我感受全然不同的記憶。


不知道確切的轉捩點是哪個事件、哪個時間點,但當我意識到自己整個人的狀態真的不太好的時候,是我發覺生活因為我的情緒和失眠開始失控。就好像是陷入一個反覆不止的循環,因為多慮而失眠,因為失眠而情緒化,情緒化後又開始多慮,時間依舊在流動,我依舊自律的專注於眼前的事,例如好好念書拿到不錯的成績、好好找工作在三月就拿到了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總覺得自己很努力的去達成了以往設定的那些目標,但是心裡卻感到很空虛,好像一切都停滯不前了。

我記得那時自己常常沒來由的感到悲傷,眼淚會在搭小巴、搭地鐵時流出來。


我也嘗試去梳理背後的原因,想想可能是因為又要去一個新環境了,對此感到不安,也可能是因為太想家了,有好幾次覺得如果可以逃回舒適圈該有多好?

不過這些事在我選擇開始諮商後回頭看,其實都只是最表面的狀態而已。透過諮商去層層頗析就會發現我的個人議題圍繞在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面對親密關係中的態度,以及自我覺察與自我認同。


期間,進行了很多次的自由書寫,透過這樣的方式更加的認識自己。例如,了解到自己是個很極端的人。在我的世界裡,所以事都可以被二分法,如果不行,那就是我哪裡做的不對了,從對自我的要求到與他人互動,這樣的思考模式貫穿了每個環節。


此外,我也是一個極度「控制」的人。我總是想控制與自己相關的每件事,其中,焦慮與悲傷直接的被我定義為「失控」,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這樣的情緒裡,我總是把這樣的感受收進小盒子裡,然而,久而久之,情緒覺察的鈴鐺就再也不響了,我變得不太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而當我意識到他壞掉時,一切已經攪和在一團了。


那時候我進行了四個月的諮商,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瞬間,有幾次是當我把所有的思緒串起來之後,心裡感到釋然的那些片刻;也有幾次是心理師問了我某個問題,戳到了我心底最脆弱的部分,而止不住淚水。


最後一次的自由書寫,主題是「我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順著自己的思緒慢慢的寫,寫了很多的字。在我寫完後重新閱讀,我最喜歡其中寫到的一部分:

我知道自己要去接受不可能每件事都順心如意,這好難,但我在練習了。可是,也就是因為我一直都希望每件事都好好的,所以我總是很用力的在生活,在每一個當下去珍惜每個經歷、每段關係。

關於我自己,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總是有好好珍惜一切的自己。


在與心理師的配合下,我逐漸解開了很多心裡的結,也慢慢的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讓一切回到正軌。回頭看這段經歷,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不是遠離焦慮,而是去接受焦慮並學習與之共處。

現在,每當我感覺到負面情緒時,我都會先告訴自己「這樣的感受很正常,不要逃避他」,接著去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受」,最後再想「我接下來可以怎麼做」;雖然說起來也就如此,但我也是還需要多多練習這樣的模式,不過我知道現在的自己儘管是一個人也能感到自在,也能多與自己對話,去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個人成長。



發生在留學後半段日子,有某段時間我每天都覺得好討厭香港,心裡已經很煩躁,走到哪又都是人,真的很想趕快逃離這個讓人喘不過氣的地方。但,謝謝當時的自己在那時跨出那一步,有想讓自己變好的決心,也主動去尋求了專業心理師的幫助。不過,我對香港的感受還是很複雜,某種意義上這裡是個傷心地,所以,短期之內我一點也不想踏上那塊土地。

或許過很久之後再去走走,一切就會好一些,我也才會再次感受到香港的魅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