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山人
黃牛山人

分散式出版實踐者 網誌:bchai.cc

《公義課》讀書會

自 2014 年香港發生雨傘運動以來,因我認同社會運動,常被問及對「公義」的理解。其實每次我均只能支吾而對,或以堅定的語氣掩蓋背後那空洞的直覺。我得承認心中的「對」和「錯」其實主要因成長環境所模塑,背後原因卻不太了解。本以為某些價值如自由、人權、公平等是常識,卻發現身邊不少人的「常識」跟我不盡相同,似乎真的是「各有各的良知,各有各的公義」。

這矛盾在 2019 年達到另一高峰,黃藍兩營勢成水火,各自活在平行時空。聽到警察頭目在鏡頭前信誓旦旦說自己「心存正義」,我心想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他邪惡到極點在全世界的目光前掩埋良心,要麼他認知的「正義」確實跟我完全不一樣 – 我很好奇他的世界觀的根基是什麼。社會動盪中很多人呼籲要回歸理性,往往只期望所有人踏出前半步放下情緒,卻不願走下半步理性思辯。

2020年初由於疫情大部份時間躲在家中,幸好網上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只有懶惰不學而不會無事可做。那時偶然發現一門線上課程「公義課」,是著名的哈佛大學的課程,我立即被那飢餓已久的求知慾所征服報了名。我是哲學科的門外漢,對倫理道德的思辯能力主要是從小到大在教會的小組和查經聚會中鍛練得來,相關的書也不多讀;加上英語能力不太好,讀 Prof. Sandel 的書有點吃力,對那些古典艱深的英文參考讀物更是立即舉手投降。幸好教授的課堂十分生動有趣,且已涵蓋課本大部份內容,只要看完影片已可掌握基本要點,還有不明白的東西網上儘有各種中英教材補完。

獨個兒讀書難免意志薄弱半途而廢,若能找到同學一起學習當能振奮士氣,於是我打算搞個讀書會,每週線上聚一次讀一兩節,交流討論,理清思緒。學習哲學本重互相啟發,藉由與不同背景的人辯論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信念,而且我很想在過程中檢視一次過去自己主要建基於基督信仰的價值觀,看看那些相容那些衝突。另一目的,當然是想保持對香港時局的關注,並以更堅實的思辯批判社會的荒謬,理解不同人信念的異同,而非只靠直覺。

讀本主要從三個角度探討不同哲學家對公義的看法,分別是:

  • 效益最大化
  • 尊重自由
  • 鼓勵美德

書中列舉部份具代表性的哲學家的理論,淺度探討,務求從多角度開啟思辯之門。

然而教授在第一課有句忠告大家要份外留意: 「此課將要顛覆大家習以為常之事,令本來理所當然的變得奇怪。一旦大家開始覺得這些事有點奇怪,便再也無法視之如以住般正常。」我已讀完此書一遍,頗有同感,有點吃了《創世記》中「分辨善惡樹」果子的味道 – 我希望現在自己的角色不是蛇吧。

這是我第一次發起讀書會,預計要看完整本書需要最少十次聚會。我也不肯定是否能有恆地完成,但想就算只舉行一次,只能與一位朋友交流,也定能獲裨益,於是不怎麼計劃,心裡想起誰便先去邀了,且看看能走多遠。讀書會暫定逢週四晚 9:00-10:30 於線上以廣東話進行,最長 1.5 小時,過程禁止錄影錄音。若你也有興趣,也一起來吧。

公義課免費線上課堂

Justice –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J. Sandel

逢週四晚 9:00 讀書會線上連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