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天涯曲此時】劃分時代的一張專輯

這張專輯在1985年推出,銷量冠絕全球,但對自己來說,就是當年購入第一張CD光碟。而此後,購買光碟的數量日漸增加,而黑膠唱片便日漸減少。

定名《Brothers In Arms》的專輯,是英國樂隊Dire Straits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是他們生涯中的顛峰之作,在多國地區的流行榜冠軍,銷量強勁,一些地方直達鑽石銷量,而沒有鑽石評級的地方,最高級別為白金銷量,都出現以倍數計,最利害的是紐西蘭,有廿四倍白金銷量!甚至在香港也有白金銷量,而且是來自單一樂隊的專輯,當時實屬少見。

這種人手一張專輯,自己自不然也不甘後人,一早買入聽得滾瓜爛熟。而專輯一共有五張單曲,在之後一年時間陸續推出。那時這類十二吋大單曲普遍有不同混音(Remix版本),最流行是加長版本(Extended Version)。但Dire Straits是一支傳統搖滾樂隊,因此他沒有做甚麼特別混音,也沒有提是加長版本,只説是長版本(Long Version)或足本版(Full Length Version),自己也不以為意。

音樂光碟大約在1982年開始生產,零售的只有少量,很多是一些老舊唱片的複製,因為這些都是老方式的類比錄音(Analog Recording),只在最後印製時,將其數碼化,因此,音色並不會較好,但不會出現在黑膠上的炒豆聲,或者跳線之類。那時候,大家會見到AAD,ADD或DDD等,就是告訴大家其錄音製作方式。當時有評論指出,要真正享受音樂光碟,最好是數碼錄音,數碼混音,再以數碼印製,只是那時候,數碼的錄音室還不是太多。

這張《Brothers In Arms》正好是全數碼製作,不過更引起我好奇的,在單曲不斷推出後,不少歌曲原來比黑膠唱片上的版本略長。後來在一篇訪問中,主音歌手(也是樂隊領導,主音結他和作曲人)Mark Knopfler告訴大家,原來專輯足本長度有約55分鐘,但因為黑膠的限制(每面只能容納廿五分鐘以下的音樂,最理想是廿分鐘左右),所以有多首歌被修短了,但在卡帶和光碟便可以容納,兩者分別接近十分鐘!咁黑膠的買家豈不是很蝕底?

其中最大分別的是一曲《Why Worry》,黑膠上只有五分多鐘,但原長是八分多鐘,足足有三分鐘的結他音樂被刪走!後來在一些單曲中,收錄這段稱為Instrumental Segment的作補償,但一首這樣分成兩截,總有種不服氣的感覺,於是想到要買光碟。這是個可算大的決定,因為買第一張光碟,便要買一部光碟機才可以播放。幸好那時有兼職,銀根鬆動,而且光碟漸成潮流,各大品牌都推出不同型號,有些入門型號只要99加元,所以算是適逢其會,幫助不少。此後,慢慢多買光碟,或者説,市場慢慢篩走黑膠,可能更貼切,到九十年代打後,已很難買到黑膠了。因此,我特別記得這張專輯。

除了這些背後因素,專輯上歌曲才是真正的主因,令專輯在歷史上有如此地位。

《So Far Away》是打頭陣的單曲,算是四平八穩,有樂隊的風格,也是一貫的搖擺曲風。

《Money for Nothing》是突破之作,諷刺當時的音樂錄像(MTV )那種嘩眾取寵,一針見血,冷嘲熱諷,頗得共鳴。而反諷地,受惠於MTV的熱播,加上歌手Sting 助陣,這首歌成功地登上流行榜冠軍。

《Brothers In Arms》是在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爆發出福克蘭戰役時Knopfler所作。面世以來,頗得到反戰人士青睞。而香港歌手盧冠廷在其《1989》專輯中的一曲《長夜孤魂》,那些編曲便有很重《Brothers In Arms》的影子。

《Walk of Life》另一首四平八穩之作,有順耳的曲調,容易接受。

《Your Latest Trick》帶點悠閒,有點Jazzy 的感覺,加上色士風的伴隨,讓人舒服。

《Why Worry》特別推薦,自己在專輯中最喜歡的一曲,全長版八分多鐘,一氣呵成,那才是無憾的感覺。

當年,黑膠的容量限制,也被視為創作的限制,例如有樂手在創作靈感澎湃之時,寫了太多歌,便需要取捨。除非你是有銷量保證的天皇級巨星,可能公司會容許你推出雙碟專輯,不過,機會是少之又少。而在商業環境,單曲的市場,不太容許太長的歌曲,更不要說那些十多二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樂章。在偶一為之下,他們只能將樂章斬成兩節,一面放一節。例如曾經提過的《Tubular Bells》,便是如此。

因此,音樂光碟的出現,可説突破這限制,雖然它亦有七十二分鐘(現時發展至八十分鐘)的限制。於是吸引了一些樂手在創作上,可以漠視這個限制。在1990年,分別有Mike Oldfield 做了一張叫《Amarok》的專輯,上面只有一首樂章,長度僅超過一個小時。而法國琴手Jean-Michel Jarre亦有一張《Waiting for Cousteau》,內裏有五首歌,其中主題曲是超過 46分鐘。

可是,流行曲都一再強調即食,一聽便愛上便最好,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細味,引伸今天所謂的社交媒體年代的態度,實在無法令人不唏噓的。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