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天涯曲此時】再會Sugar Man

(编辑过)
Sugar Man就是2012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隱世巨星Searching For Sugar Man》中,那位主題角色Rodriguez。他在上星期離世,終年八十一歲。
電影原聲帶的封面。

驚聞Sixto Rodriguez離世,雖然超過八十歲,也算不錯的人生,但想起他的傳奇故事,亦難免傷感。自己在2016年在光碟重溫電影之後,有感而發寫了以下的一篇,因為從未放在自己的博客內,因此今日重po,算是一個紀念,也是一個致敬。


再尋Sugar Man(原題)

不久前重看《尋找隱世巨星Searching For Sugar Man》,感動沒有第一次看時般澎湃,感慨倒是加添了不少。

第一次看時,是在多倫多的國際記錄片電影節(HotDocs),還未正式上畫,當然更未拿下奧斯卡,沒有太多評論,叫好的聲音來自Sundance電影節的迴響,另一個吸引力來自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聞,導演Malik Bendjelloul拍攝三年後,耗盡經費,最後的小部分,他是用iPhone的攝錄程式完成的。自己當時也在拍記錄片,因此這些理由已足以令我購票入場,故事反而是其次。

 看完電影後,感覺非常良好,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守得雲開見月明一樣,真的替他高興。故事自然變成焦點所在,主角Sixto Rodriguez卻是紋風不動,甚至是有點不為所動,冷眼旁觀自己的音樂事業,原來可以這樣來個截然不同,卻是沒有半點激動,就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一樣。走出戲院,心裡難免有點戚戚然,遲來的成就,可以算是一種補償嗎?生命的故事,是如此曲折離奇,直教人哭笑不得。

電影的預告片。

後來電影獲得好評如潮,更奪得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獎,連一些冷門的地區也安排上映,聲勢是一時無兩。大部分人都受電影感動,同情Rodriguez的遭遇,但我看到「永不放棄,最終會成功」的這般留言時,不免懷疑有些人看錯了甚麼,因為Rodriguez就是放棄了,他認命地放棄了。他曾經得到過機會,出版過兩張專輯,樂評也給予高度評價,更有稱他的歌詞比美Bob Dylan。但專輯不好賣,唱片公司和他終止合約;他要生活,需要工作,於是當起建築裝修工人,養大三個女兒,由七十年代買下的房子,一直住到現在。生活不算豐裕,但也算平實,如果不是這突如其來的奇遇,他大概已忘掉了自己唱作人的身分了。

 今回重看電影,當然地多了一份唏噓,想不到那就是導演Bendjelloul的唯一一套電影,經歷了工作上的高低起跌,一舉成名天下知,事業正剛起步,但敵不過抑鬱症,36歲人便了此殘生。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是不是不可以由人所掌握?Bendjelloul和Rodriguez兩個不相干的人,不同的國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工作範疇,機緣巧合,走在一起,燃點彼此的火花,好像大家都是為了相遇這刻而活。剎那,便已是永恆。

自己最喜歡的一曲《Cause》

 最後,我還想多說兩點。

 第一,電影也好,唱片專輯也好,除了那些大卡士大公司大制作之外,影評樂評和口碑是很重要。《尋找隱世巨星》的成功,差不多是各地的影評和觀眾的口碑所成就的。不少電影觀眾其實是十分被動的,即使是有心嘗試新事物也敢冒險的,在太多選擇時,真不懂如何取捨,有時是朋友間的一句「不可不看」也極具決定性。電影的原聲專輯並不如電影大賣,我留意到提到的樂評並不多,「不可不聽」的提議絕無僅有,這有沒有關係呢?

 於是我的第二點便是向那些受了電影感動,同情Rodriguez的人提出的,你有沒有購買他的專輯以示支持呢?如果沒有,那為甚麼沒有呢?電影除了表面這個故事之外,其實也在告訴大家,藝術家,尤其是流行歌手,是很依賴群眾支持。如果Rodriguez不是有南非群眾的支持,他作為唱作人的故事早已劃上句號,灰飛煙滅,這部電影也不會成事。老實說,我自己也只買了電影的原聲專輯,那些歌由於編排相當基本和簡單,也不算太過時,只是編排太簡單時,不免令人覺得首首差不多,沒有特別出眾的。但在細心反覆聆聽下,這些歌才慢慢入心入腦,他就像你的老朋友,談人生談政治談瑣事,充滿真誠,沒有花巧。我相信我們絕對需要有這種時刻,也許未能分憂,也可以學懂聆聽。有些歌,是需要你的耐性。如果你真的喜歡這部電影,這些歌是「不可不聽」的。

 如果你依然不為所動,但繼續受電影感動同情Rodriguez,你不覺得你便是扼殺Rodriguez和一眾像他那樣懷才不遇的歌手的原凶嗎?


2023後記:

後來,電影被揭發有不少和現實不符的情節,例如他其實在澳洲紐西蘭地區是薄有名氣,有定期巡演。而他歌曲對南非社會運動的影響,是被誇大了。因此,一些歐美影評對此質疑,甚至認為是扭曲事實,做成一個悲情效果,增加影片的可觀性,和它的感人性,有操縱感情之嫌。這番說法引起議論,會不會令導演壓力大增,大有可能吧。當導演自我了斷之後,一切議論也告一段落。

個人認為,以隱瞞部分事實,去增加電影的悲情性,也許有點功利,但在商業世界也不算離經叛道,況且,導演起初打算這樣做時,也沒有辦法保證電影會大賣,甚至是得到今日的成就。而今後,有人以同樣手法拍紀錄片,也不見得會就此成功,複製這部電影的成就。因此,大家應該聚焦在電影中的故事人物,主要的故事線,其他的支節,有興趣的,不妨追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出入。今時今日,大家不應該無條件接收所有資訊吧。

而這個歌手Rodriguez的故事,即使隱瞞了一些細節,但對公眾而言,沒有特別利益衝突,電影依然是一個好故事,在美國,當時真的沒有多少人認識這位歌手,因此,還他一個公道,總算起了個作用。對自己而言,那仍然是一部好電影,歌手Rodriguez也是一個獨特的人物,他的歌曲也反映了時代的背景,那個年代,作為一個非白人的歌手或演員,其實非常難出頭。你看李小龍的故事,為甚麼他要回到香港,發展起來再打回去美國市場。畢竟,那已是半世紀前的事了!

再會了,Sugar Man。

事業的第二春,他又再四出巡演了。
在電視節目David Letterman Show演唱

出席Glastonbury Festival 2013音樂樂,全長片段。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