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近期一些同志電影綜合短評

(编辑过)

上次寫幾個電影節影片的綜合短評,原以為可以很短很簡單地談一下,誰知道寫下來便已有三千字,於是將同志電影抽出來,獨立成章。

親愛的房客

《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已上映,希望戲院重開時可以繼續。電影有點沉重和負面,也許同志的地位在社會中,仍然未能名正言順,就如當中一句對白:「如果我是女生,你不會問這種問題。」而這部片顯示,在一些地方,同志電影已不單是初戀出櫃這種題材,當同婚實現後,跟著來的,是家庭的問題,是生活相處的問題,這要算是一種社會進步了。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應該是今年最熱門的台灣片,在香港只有幾場,幾乎馬上爆滿,不過又沒打算正式上映,而且已上了Netflix。這種比較主流的小鮮肉掛帥的同志片通常都容易sell,而戒嚴最後一年的背景並沒有加深了甚麼。這大概是最受歡迎的同志電影品種,尤其吸引女生捧場。自己認為後來老年時再相遇其實可以省略,初戀的美妙可能就是那種沒有結局,有點缺陷的凄美。

《迷失安狄》(Miss Andy):介紹稱是台灣的《翠絲》,李李仁的反串要挑戰姜皓文。結果在有比較之下,便完全給比下去。姜皓文高大,皮膚也較黝黑,扮起女人自然沒有那一般人心目中的味道,李李仁相對在這方面稍優,但除此之外,其他的都非常表面。故事發生在馬來西亞,或者是更保守,但是否如此悲情絕望呢?整套電影只看到處處受歧視,一味慘慘慘。他要做真我,和子女決裂,但交代不清,一邊暗示他一直是個好父親,和子女關係不錯,那如何變成現在這樣?他被辭退,找不到工作,以前的同事好意讓他來幫手送貨搵些生計。他卻穿裙和高踭鞋還掛個手袋,然後兩個人抬著一隻紙箱?女生一定穿裙嗎?真有點慘不忍睹。

《日子》(Days):蔡明亮加李康生,大家都可以預料到一點甚麽。不過,今次幾乎算是一部紀錄片,而且全無對白,當初還只有李康生一個人,就是他過日子的記錄,在花園工作,煮飯,休息,而且長時間定鏡頭,很考驗耐性。後來蔡明亮在泰國遇上亞儂,特意將他加進去,才有一場兩人互動。沒有甚麼特別內容,入場前先調節心理期望。

《有鬼》(Nobody):有點像《親愛的房客》,一開始不知道發生甚麼事,然後慢慢解謎,跟《親》也一樣是原來有一方早逝,不過未能感動太深。反而小女孩家庭的戲更值得關注,父母不和或所作的任何事,都會影響小朋友。

《幸運女神》(The Goddess of Fortune):在意大利,兩個男生已在一起多年,平靜的日常突然來了兩個小孩。他們熟悉的一位單親媽媽,患上惡疾要做危險手術,請他們代照顧小孩,並且提到,萬一她不能再照顧自己的小孩,希望他們能收養並照顧他們。答應過後,生活中多了兩個小孩,有喜樂有煩惱,又在那時,一方發現另一方有外遇,而且斷斷續續已兩年,大興問罪語言過火,雙方決裂,於是準備和那位母親坦白,不能再照顧小孩。那位母親無奈接受,說無奈那只好將小孩交回她的母親處理,不出兩天,事情還未正式肯定,那位母親便猝然離世。兩個男生在貌合神離間,帶着兩個小孩去祖母家。這個祖母住的地方是個貴族莊園,僕人也有幾十人,但她非常古怪,像個女巫。最後他們得悉祖母是個討厭小孩的人,當年和女兒決裂便因為長期虐待女兒的結果,因此孫兒落在她手是災難,於是兩人回頭救出兩個小孩,開車逃離。然後在路上一處海灘,他們停下來,然後一個一個走到海邊,一起開心游泳,電影便完結。我相當喜歡頭大半部片,有戲味,有追看下去的動力,但完全無法接受最後急轉直下,相當離地的安排,我也實在無法理解。

《鐵人欖球隊》(Steelers):紀錄倫敦一支欖球隊的歷史,廿五年前一班球員,一時興起的念頭,成就了世界上第一支同志欖球隊。由當初被質疑,排斥和鄙視,到今天世界上有六十多支類似的欖球隊,是值得自豪的一頁歷史。更錦上添花的,這也剛巧是教練Nic Evans的故事。她是個女同志,機緣巧合下當上一支男同志欖球隊的教練,也各自配合,各自成長,其實她的路更艱難。

《越男・越愛》(Monsoon):我相信主角Henry Golding是大賣點,加上在越南拍攝,有機會看看今日越南的實況,有其吸引力。想不到,一切就如牌面所示,不多不少。主角回越南尋根,卻遇上美國來的情緣,大家若即若離。他出入不同城市,卻不見故事有何進展,或者就是英文片名所講,來去如風。

《造口人》導演洪榮傑和演員林耀聲 Photo:HKIFF

《造口人》(Stoma):是關於香港藝術家李志超的生平故事。有點私人的巧合,我在八十年代尾在多倫多唐人街打書釘時,翻到一本李志超的小說《紐約夢遺》,被吸引而買了下來,當時是博益出版的。後來也看了他的其他書。有一年回港遇上他的攝影展,再到早幾年前回流,看到他出版談他面對頑疾的書,後來知道他打算將經歷拍成電影,從不同渠道接觸過導演洪榮傑和演他的演員林耀聲,對籌備和前期工作有些了解。不過不幸李志超先走一步,又一段時間,從導演口中知道電影已殺青,不過會先去外國的電影節,現在終於回到香港上映,真有點修成正果的感覺。其實我不認識李先生,但卻好像很熟悉,所以買了首映場的票。非常喜歡,如果要形容電影,我簡單地說「轟轟烈烈」,一個人,能夠轟轟烈烈活一場,愛一場,也就不枉此生了。

香港導演短片 (Three Shorts by Three Hong Kong Directors) - 《赤鱲角到天水圍是我愛你最佳距離》 (From Here to There), 《一一》 (Ward 11), 《推開世界的門》 (Forever 17): 這是今年香港同志電影節的特備節目,由三部短片組成,其中《赤》片是導演黄绮琳2012 年的畢業作品,她去年剛出版了首部長片《金都》。其實很多人將短片翻了出來,自己也看過數次。比較特別是她不是同志卻拍了這樣的短片作為畢業作品,有其幽默性。曾翠珊的《一一》以舞蹈來表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分與合,美妙,含蓄,抽象,又帶點苦澀。洪榮傑的《推》以約半小時的時間,交代了一對伴侶廝守一輩子的幸福。愛情,就是一分一秒的活出來,平凡,日常,不離不棄。

《跨女尋親記》(Lola):近來多了變性人的故事,這部法國片説一個父母離異的男生,跟母親同住,母親是他的最大支持者,已準備在他成人後,安排做變性手術。母親卻突然猝逝,他被逼找來已沒有聯絡幾年的父親,而父親是極反對他做手術的。這個前設,大家也可估計,兩個想法相反的人,最後大家改變而了解對方。的確如此,但情節很貼地,父親的改變也慢慢地,不是突然頓悟一下子改變。而Lola還算是小孩,我行我素,有不少屁孩的行為,也慢慢成長,學懂尊重別人的感受。而兩個主角的演出非常有說服力,特別是演Lola的年青演員,她本身是誇性別人士,是第一次演戲,那些舉手投足,都自然及完全恰到好處。

而早前兩部有關性別錯置的電影(《小王子公主心》 和《變出真性》),已寫過一篇。

性別錯置有明天

同志電影這品種,在大家慢慢認識這議題,漸漸認同,以至同婚在多個國家合法化之後,同志角色已日常化,不少主流的電影和電視劇,為了顯示自己的包容性,很多時都加入同志角色,大家可能會想像,是否還需要有同志電影。但最近看的連串同志電影,題材都有一些突破,仍有可觀性。而且,世上還有很多地方,同志族群們活在受壓逼,自我隱閉的國度中。這些影片起碼會令他們明白,他們並不孤單,仍然可以活出希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