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72《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04:賢能就是把位子讓給別人?

賢能就是把位子讓給別人?

──────────原文──────────

易王初立,齊宣王因燕喪伐我,取十城;蘇秦說齊,使復歸燕十城。十年,燕君為王。蘇秦與燕文公夫人私通,懼誅,乃說王使齊為反間,欲以亂齊。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噲立。

燕噲既立,齊人殺蘇秦。蘇秦之在燕,與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交。及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子之相燕,貴重,主斷。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曰:“齊王奚如?”對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對曰:“不信其臣。”蘇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遺蘇代百金,而聽其所使。

鹿毛壽謂燕王:“不如以國讓相子之。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有讓天下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燕王因屬國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薦益,已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人為不足任乎天下,傳之於益。已而啟與交黨攻益,奪之。天下謂禹名傳天下於益,已而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於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實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賣已訟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

──────────翻譯──────────

易王剛剛即位,「齊宣王」就趁燕國有喪事的機會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蘇秦到齊國遊說,說服齊王把十座城池又歸還了燕國。

燕易王在位第十年,燕國國君正式稱「王」。蘇秦和上一任國君──「燕文公」的夫人私通,他害怕被殺,於是就遊說易王派他出使齊國行反間計,想藉此擾亂齊國。燕易王在位第十二年去世,他兒子燕王「噲」即位。

燕王噲即位以後,齊國人殺死蘇秦。蘇秦在燕國的時候,和燕國國相「子之」結成了兒女親家,蘇秦的弟弟「蘇代」也和「子之」交往密切。等到蘇秦死後,齊宣王又任用了蘇代。

燕王噲在位第三年,燕國聯合楚國及三晉一起攻打秦國,沒有取勝就返回。當時「子之」擔任燕國的國相,位尊權重,主持國家大事。蘇代擔任齊國的使臣出使到燕國,燕王問他說:

「齊王這個人怎麼樣?」

蘇代回答說:「肯定不能稱霸。」

燕王問:「為什麼呢?」

回答說:「不信任他的大臣。」

蘇代是想藉由這些話刺激燕王讓他尊重「子之」。從此燕王極為信任子之。子之因此贈給蘇代百鎰黃金,任他使用。

「鹿毛壽」對燕王說:

「您不如把國家讓給國相子之。人們之所以稱頌『堯』是賢人,是因為他把天下讓給了『許由』,許由沒有接受,但堯有了讓天下的美名,而且實際上並沒有失去天下。如果大王您現在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這樣大王您就和堯有同樣的德行了。」

燕王於是把國家託付給了子之,子之的地位就更加尊貴了。

有人對燕王說:

「『禹』當年推薦了『益』,卻任用『啟』的臣子當官吏。等到『禹』年老時,又認為『啟』不足以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把君位傳給了『益』。不久,『啟』就和他的同黨攻打『益』,奪走了君位。天下人都說『禹』名義上是把天下傳給『益』,而實際上接著又讓『啟』自己奪回去。現在大王說是把國家託付給『子之』,但官吏卻沒有一個不是太子的臣子,這正是名義上把國家託付給子之,實際上還是由太子執政啊。」

燕王於是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國君的權力;燕王噲年老不再處理政務,反而成為了臣子,國家一切政務都由子之裁決。

 

─────────解說與心得─────────

從西周到春秋,從春秋到戰國初期,這個始終沒有什麼可以記錄的燕國,終於在「蘇秦」到來後,有大放異彩的機會了。不過,即使如此,燕國第一個稱王的「燕易王」竟然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還真讓人有些訝異。而且,這位「易王」上任之初,竟然還遭到齊國的襲擊,一口氣損失了十座城池。這時,靠著身為合縱提倡者「蘇秦」的口才要回了這十座城池。關於蘇秦如何要回這些城池,因為並不是這一卷的主軸,所以司馬遷應該是想寫到蘇秦的傳記中,所以這裡也就先不探討。

回到燕國,這位沒有名字的「易王」,其實是在上任第十年才稱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燕國有稱王的理由?司馬遷並沒有特別描述。搜尋了一下資料,才知道這是當年魏國縱橫家「公孫衍」發起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讓這些國家彼此「稱王」的緣故。

不過,在燕國國君稱王的同時,卻也發現大功臣蘇秦竟與上一任國君的夫人私通。對此,蘇秦為了避免被懲罰,選擇自願去齊國進行反間,最終遭到齊人殺害。由於蘇秦並非這一卷的主角,在此就不多討論。

把重心再次回到燕國身上,易王去世後,由燕王噲繼任。燕王噲卻因為聽說齊國國君因為不信任大臣,所以沒有稱霸的可能,加上還有人勸他假裝把王位讓給大臣,藉此博得與「堯」一樣的德行。因此,燕王噲還真的打算把權力讓給國相「子之」。

接著,又有人勸燕王噲要真的讓出權力,而不是做做樣子,讓燕王噲真的把國家政務全部交給子之管理,甚至還把太子的臣子都換成子之的人,自己也成為子之的臣子。

這番「禪讓」的行徑,還真讓人難以相信。

最初蘇代的本意是希望燕王噲要信任自己的大臣,接著這位史書上只出現過一次的「鹿毛壽」竟然是勸燕王噲假裝讓出國家,最後則是連名字都沒有的人勸燕王噲真的讓出國家來。這一系列的「讓國鬧劇」,難道燕國貴族沒有提出異議嗎?至少,本有機會繼承的太子及其黨徒應該會反對這個莫名其妙的決定吧!?燕王噲怎麼會如此一意孤行,還讓自己從燕王變成臣下呢?

這一看就覺得應該會出事的決定,會對燕國帶來什麼動亂呢?這一切真的只是燕王噲想「讓賢」?還是根本就是子之的篡位戲碼?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一點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