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未vv
未未vv

寫下一些字,記錄片刻

MSW Diary 02

短短一兩個月的學習,已經開始影響我的思維方式了

Happy Easter! 復活假期加上一週的Mid Semester Break讓我從作業的苦海裡終於能喘口氣繼續寫第二篇diary了哈哈(雖然工作的日程依然滿滿當當)。住在澳大利亞東海岸一線的朋友前段時間應該很為暴雨甚至洪水煩惱,據說學校campus那時候被淹了,甚至出現有師生到學校之後回不了家的慘況,於是我們第三節workshop就改線上了。

在家通過Zoom上課大家都難免有些懈怠,雖然我也積極地完成了課堂的一些activity,但難免和分到一個breakroom的同學們默契地一致偷偷懶。其實最能享受課業的時候大概就是開學前幾週還沒被各種assignment纏身的時候吧,到後來大家難免分出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去做作業,每週的reading能堅持讀完的同學越來越少,有個同學分享了他上課前一晚花一個小時速讀了那週要讀的5個chapter,我們笑著調侃道要做到他那樣也是不容易。因為大部分同學包括我自己都只讀了一部分,自然是不能五十步笑百步。讀MSW的同學們都非常理解彼此的難處,以至於彼此沒有絲毫的競爭感,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說起來最近課業很多都是postmodernism, critical social work 相關,能感覺到我們學校的課程更靠近這個脈系,而不是更傳統的,以modernism, individual casework為主的social work。雖然另有科目是講更實踐的individual and group work,但難免可以從這門MSW Program Director牽頭的、就讀MSW上的第一門課中感知到我們學院的風氣。說到此,作為一個前理工科學生,可以觀察到人文學科和理工科教育的很大不同。人文社科的理論派系很多,畢竟對社會現象或文學美學有太多的角度可以去詮釋和解讀,可能不同學校側重的流派不同,所以就讀體驗會迥異,但每個學校理工科教授的理論內容都大同小異,畢竟科學的真理只會有一個,可能老師教學風格和質量更影響學生的就讀體驗。

我非常關注的一個古典音樂頻道的博主這幾天參與了一個教育論壇分享他們這一路經歷古典音樂教育、入職職業樂團、最後選擇專注於自己以推廣古典樂為目標的頻道產生的體會和想法。我和他們的共鳴很多來自於作為一個在傳統亞洲家庭長大的人擁有的類似經歷,但當我在聽他們的發言,在下意識的贊同之後,腦子裡也會突然跳出來從階級、種族出發的思考,比如能夠從小培養小孩學習鋼琴、小提琴或其他古典樂器並能支持小孩走專業的家庭應該是Working Class以上了,即使父母施加在小孩身上的一些東西可謂是壓迫,但對於某些根本接觸不到西洋樂器的孩子,這是否也是privilege。還有我們通常所謂的classical music本身其實帶有非常強烈western and white的色彩,它之所以能在那麼多國家成為一個類似共同語言的東西,其實和colonisation以及globalisation分不開,在亞洲、非洲、南美洲甚至我所在的大洋洲,腳下這片土地其實都有各自獨屬的歷史悠久的classical music。

天啊,如果我在寫作業時能有上述的靈感激發從而一蹴而就的瞬間就好了,也不至於總是對著文檔發愁了!

作者: 未未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