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
子非魚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思考隨筆|人生進度條

斯多葛的改變視角技巧能賦予或消除意義,當遇上煩心事,看到所剩時日不多,便覺得釋然;當煩惱家庭、工作、朋友、愛情等等的優先順序,看到還剩時日不多,就不會留下遺憾,或者就算遺憾也是自己有意識的選擇。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Your Life? The Tail End

人生的5200週,源自 Tim Urban - Your Life in Weeks 文章,也有人生一張A4的900個月版本,社會很喜歡用統計學量化數據,支持率、出席率、確診率等等,但數據是很好操控的,另外例如死亡率只有1%,但對個人而言其實是50%,如果掛了也不過是增加大眾死亡率成1.000001%,社會就像養殖場似的,飼主關心的是數據,不會關心被飼養的個體。

不過這種量化放到人身上,也會發現量化管理的好處,例如內政部公佈110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9歲,其中男性77.7歲、女性84.3歲。用數據客觀的呈現剩餘生命進度,有三種態度:

  • 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悲觀的自怨自艾。

  • 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選擇轉移注意力不去想,回歸一般生活。

  • 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對於事實感到理解,而產生一種釋然。

以斯多葛主義而言,不去想WHY,而關注於HOW,不去焦慮的想為什麼生命是有限的,而是既然生命有限是事實,那該如何做。但這種「如何做」與正向無關,就像卡繆認為意識到荒謬有三選項:無視、自殺、反抗。愛比克泰德也說:門是敞開的。

斯多葛主義總是為最壞情況做打算,而最壞的情況大不了一死,其實更壞的情況是生不如死,也就是所謂的醫療死,這篇不展開來談。就像對於工作有隨時能離職的能力,對於生命有隨時能死亡的自主權,那這時才對人生有了自主權。

人生簡而言之,不過就死路一條。

這個 Life Progress App,只要輸入生日和預計死亡歲數,就能展示出個人的人生進度,例如我預計70歲死亡,那我的進度已經快過完50%,如果再扣除睡眠1/3時間,再扣除工作時間,所剩的生活時間其實並不多,當我遇上煩惱時,就會點開這App思考一下,什麼是重要的?什麼不重要?

數據是客觀的,斯多葛的改變視角技巧能賦予消除意義,當遇上煩心事,看到所剩時日不多,便覺得釋然;當煩惱家庭、工作、朋友、愛情等等的優先順序,看到還剩時日不多,就不會留下遺憾,或者就算遺憾也是自己有意識的選擇。

Life Progres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