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
子非魚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閱讀|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一种品着葡萄酒欣赏燃烧的世界的能力。—《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大綱

這本書是我今年度推薦書籍。

第三章寫道,虛無主義不是悲觀主義、犬儒主義、無動於衷,作者認為虛無主義逃避絕望、謊言,但我認為或許這是站在旁觀角度而言,絕望與謊言也無意義,認為無意義本身無意義,從旁觀者視角解讀為逃避的行為,但虛無主義者並不認為是逃避,或者壓根兒不在意,就像對一個樂觀的人說:你的樂觀是在逃避絕望。

和一個悲觀主義者在一起,你會知道自己是和一個悲觀主義者在一起。但和一個虛無主義者在一起,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和一個虛無主義者在一起。確實,你自己可能就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卻對此一無所知。這樣一種意識的缺乏,是虛無主義的關鍵,因為虛無主義總是與逃避絕望相關,而非老想著絕望。……換句話說,樂觀主義,而非悲觀主義,才類似於虛無主義。

悲觀主義者並非虛無主義者,因為悲觀主義者擁抱而非逃避絕望。
犬儒主義者並非虛無主義者,因為犬儒主義者擁抱而非逃避謊言。

虛無主義實際上與理想主義而非犬儒主義更接近。……理想主義者難以挑戰犬儒主義者的現實觀,只能被迫建構一個替代性的現實,一個觀念的現實。……於是乎,用主張彼岸世界的理想主義來拒絕關注此岸世界的犬儒主義,顯然是涉入了虛無主義。


作者也提到,虛無主義者有感受,虛無主義者所感受到的東西,恰恰就是無所謂(nothing)本身。使用各種方法技巧讓自己沒有感受(feels nothing)是虛無主義的,並點名斯多葛派與佛教。

而斯多葛派與佛教,不僅僅學習各種技巧讓心靈平靜(雖然兩派應該會反駁心靈平靜不等於沒有感受,但虛無主義者恰好是有感受的),而且有美德、解脫的目標,反而有點理想主義,也就是安立一個此岸現實無法抵達的彼岸世界(當然兩派還是會反駁能夠抵達,雖然可能沒有現實中活著的例子)。

無動於衷者沒有感受(feels nothing)。但虛無主義者有感受。虛無主義者所感受到的東西,恰恰就是無所謂(nothing)本身。而且,正是因為虛無主義者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尤其是對“無所謂”的事物,虛無主義者不是也不可能是無動於衷者。虛無主義者會同情、共情和反感,但絕不可能無動於衷。……強迫自己成為無動於衷者是虛無主義的,因為這樣做就是逃避而非直面我們的感覺。……即使不是因為斯多葛派或佛教,而是因為趕時髦,成為超脫者仍然是在嘗試讓自己超脫自己,超脫生活,超脫現實。於是,就像追求無欲心境或涅槃,追求反諷也是虛無主義的。


章末,作者結論認為,比起一種主張生命沒有意義的哲學,一種主張生命有意義的哲學似乎更接近於虛無主義。真是令人拍案叫絕,讓我想起以前讀的《失控的正向思考》、《失控的同理心》,雖然內容印象模糊了,但我一直覺得有個目標、有個意義是處於混沌不明中,當清楚明瞭時,意義就消失了。

虛無主義因此更接近於樂觀主義、理想主義和同情,而非更接近於悲觀主義、犬儒主義和無動於衷。我們還發現悲觀主義、犬儒主義和無動於衷有助於激發虛無主義,因為這些生活方式的消極性能夠引領人們追求更為積極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結論暗示著,比起一種主張生命沒有意義的哲學,一種主張生命有意義的哲學似乎更接近於虛無主義。

推薦這本書,後面章節也會發現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虛無主義,之後也會寫些探索虛無主義的文章,雖然不是對於正統哲學的解讀,其實以前也會在意資訊的正確性,但怎知道曲解不是正解呢?或者超譯反而是對他人有幫助的?記錄探索的過程,而非直達結論,對生活有無影響才是重要的,或者壓根兒不重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