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是可以被「學習」的

Clooney
·
·
IPFS
·
第399天感想,很多人會以為「聰明」是天生的, 先排除極少部分因意外及缺憾的人士, 極大多數人是能夠主動地令自己變得更「聰明」, 而方法就是透過學習,閱讀去把聰明提升。

2023年1月17日
很多人會以為「聰明」是天生的, 先排除極少部分因意外及缺憾的人士, 極大多數人是能夠主動地令自己變得更「聰明」, 而方法就是透過學習,閱讀去把聰明提升。

聰明是什麼?
首先, 筆者先定義聰明就是從「精簡」「本質」「 結構」三方面都能夠表達及解釋得很好的人, 相信大家都見過一些表達能力很好, 很快找到底層邏輯, 甚至一語中的的「聰明人」。
在網上都看到很多網友去問如何去「訓練」, 去成為這樣的人,甚至很妒嫉這些人, 我認為並沒有一課速成的訓練班能令夠你從短時間成為一個全面「聰明」的人, 就算「是」都只是偽裝的, 遲早會被發現, 察覺得到。

為何學習能達到聰明?
我們能夠透過學習去讓自己成為一個聰明人, 在於當我們遇上一件事, 一個決策, 一個時機的時候, 聰明人腦中有更多資訊, 知識的聯想, 他自然更有機率地找出事物的本質, 如果這個聰明人有足夠的實踐及訓練, 就更快地找出其本質。
再者, 當一個聰明人/「多學習者」, 腦中有更多的資訊及知識, 自然就能夠更易地聯繫出共性,共同之處的資訊, 當遇上問題及困難的時候, 自然就更快地抽取出可用的知識, 所以為什麼他們能夠立即指出問題根源, 為什麼能夠比普通人更精簡, 辯證, 都是因為吸收的知識比普通人多。

要學習什麼才變成「聰明」?
當我去介紹「書」給別人的時候, 常常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 「看這本書有什麼用?」, 普遍我都會無視他們, 因為學習是當你需要的時候才會知道有用, 而不是當你需要才去學習的這樣就已經太遲。
最近我有另一個版本的看法, 當我們學習其實都會把知識暫放在腦海中, 每項知識,資訊都有背後的意義, 譬如: 演化心理學, 可以解釋人衝動, 焦慮來自於數千萬年人類原始生活學習下來的技能, 自然就能夠使我對事物看法會有改變, 當別人/自己焦慮可以更理解並放下, 知道這是一個「好」的情緒。
現今社會太多工具主義為主的想法, 包括: 上大學就變了像一間「職業訓練局」一樣, 讀護士, 會計, 工程師, 所念的人未必真的熱情熱愛做這份工作, 更多的是「剛夠分」就讀這個最高「性價比」的課目吧。

小標題說, 要學習什麼才變成「聰明」? 答案其實是學什麼都可以成為「聰明人」, 只是看你總閱讀及吸收量足不足夠多而已, 而且學習是真的可以「賺錢」, 因為當你學習歷史的時候, 能夠學會「人性」, 學會有什麼歷史永遠「不變」的地方, 就像亞馬遜公司的創始人貝索斯講的: 「我追求的並不是追蹤未來有什麼變化的事情(產業), 而是十年後都是一樣的事情(產業)。」
就連一些婚姻,愛情,煮食,地理,運動等的書藉, 都能夠為人帶來聰明, 再打個比如: 當一個人無論把時間管理多好, 把公司打理得很好, 但愛情, 婚姻是失敗更會阻礙自己成為一個「聰明」人, 因為這些都是人受「基因」所吸引的本質需求, 如果失敗自然就要面對更多的「失去注意力」去調整婚姻, 調整愛情, 自然就會影響情緒, 影響決策, 影響日常的學習時間, 上市CEO 80分跟75分的人才所擁有的薪金可能是差距數倍, 甚至數十倍, 原因在於假設一間公司, 給CEO去運作一個十億的計劃, 一個能做到80%增長的人, 跟一個做到75%增長的人, 單純在數字上的報酬率已經差距五千萬, 更可況更多公司是利用槓桿去做生意呢?

因此, 愈閱讀得多的人, 就能夠學習得更「聰明」, 現在別妒嫉為什麼有些人特別「聰明」了, 倒不如去找本自己有興趣的書念念會更好。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looney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認知負荷 影響學習

類比影響人的一生

貓癬愈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