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僅是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點滴拾遺,於悄然偶遇的空間現場,是悲歡離合,也是千古風流。在社畜禁錮裡掙扎如我,寫作是窗口也是救贖,手中的經緯,指引我向烏托邦邁進。

隨筆,別認真。

打開字典,寂字,意思可稱「孤寂」,也可喻作「萬籟寂,四山靜。」,或許當日月星辰、千古風流都僅以一寂字作結時,那方為是真正的「靜」吧?

有人說,一段「關係」的落幕,不再於揮手道別或疾筆簽字之際,乃是在於「心死」的一霎那;心、死,心死了,這裡不是指心臟確實停止跳動的醫學詞彙,而是「心中已經永遠不再對某項人事物產生任何反應或感覺」,抽象化的心底已死。換句話說,也就是存放於腦海裡,那記憶中曾經牽腸掛肚的那一個位置被永久清空了……

咦?是否用「腦死」來形容會比較貼近事實呢?嗯,提出這種問題的朋友,您應該不懂中文吧?試想,《莊子.田子方》的「哀莫大於心死」萬一變成了「哀莫大於腦死」,那畫面似乎有些可怖。

人與人之間,尤其是與伴侶、親人的互動,可以說是世上最難用數理量化或科學實驗所能證明闡述的「關係」之一,而且正如造物主所賜予人類的大自然一般,狂風暴雨之後,往往示現出象徵希望的彩虹;烈日當空的白晝,有時也會迎來讓人措手不及的雷陣雨……但「心死」則不然,此時此刻開始,沒有悸動的漣漪、沒有爭執的激情,恐怕連起心動念的因子都付之厥如。是彼此關係推拉間不再相欠的平衡,還是成為沒有關係可言的平行線,猶如猜想未來宇宙最終命運下的假說,「熱寂」,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是,death!

不同於「那由他」(意為「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這一類從印度佛教所使用之梵文直譯的數學名詞,「熱寂」,以稍微淺白的意思解釋:全宇宙所流通的「熵」(entropy)均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持續增加,並且自有序慢慢轉向無序,可是到了某一天,當全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約莫是10的一千次方年之後(當然時間至此已無太大意義),由於全宇宙的其他有效能量已全數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的溫度亦達到永久的熱平衡時,從此宇宙不再有毀滅,也不再有新生,須彌芥子歸於永恆的寂靜,任何思想到的任何一切,包括連科幻作品裡最愛提及的思想電波(或靈魂)都不復存續下,宇宙,無論是否有邊際或界限,將正式進入「熱寂」狀態。

讀起來還是文謅謅的嗎?好的,1-1=0,1=1,這應該是幼兒園孩童認識的啟蒙數學吧?但是當1、0都不再帶有意義時,本來無一物,哪裡有塵埃呢?是,進入「熱寂」後的宇宙,儼然再也沒有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又依據科學家的推斷,宇宙可能會永遠停留在這種狀態……死了,對,宇宙死了!就跟心死的戀情別無兩樣,菩提、明鏡,亦或是三千大千世界,都只是熱寂之前的虛像罷了。


打開字典,寂字,意思可稱「孤寂」,也可喻作「萬籟寂,四山靜。」,或許當日月星辰、千古風流都僅以一寂字作結時,那方為是真正的「靜」吧?

對了,看著發文數量越陷頹勢的matters,跟此刻交易量越發無力,從邊緣更加移往邊緣的likercoins,不知不覺間,寫下了這篇文章。

彩蛋?咦?嚴肅的文章還需要嗎?

當然,毫無疑問。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