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hebus
zhonghebus

從島嶼出發,往西方飛,再往西方飛,最終回到了島嶼,回到了我的城市,路上經過被怪獸汙染的農田,與怪獸奮鬥的人。沒戰鬥力的自己,只能拿起筆,開始紀錄被城市遺忘的人。有養一隻貓兒叫酷妹。

初來乍到

不願對理想做出妥協,亦不願對現實低頭,我於是決定開啟在Matters第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未來道路會走多遠,也不知道自己跟這個平台的緣分是否為良緣,但一如前端傳媒總編,也是Matters站長的張潔平所說,「Matters是一張小桌子,讓大家聚在一起,同時讓大家一起幫它上油漆、置桌布。」

天才剛亮,便從昨晚聊到的所謂「錯過的夢想」中被吵醒,是一陣爭執聲,父母的爭執聲。沒法再度入睡的我,於是拖著腳步,緩慢走回房間。星期二清晨,窗外沒有平常的車流量與街上閒逛的人,或許是因為將近一周的疫情衝擊,讓不少台北人必須留在家中,亦如那些仍然必須出門工作的人,可能如伍迪艾倫所說,都是一樣悲慘的人生(既然我們不是過著可怕的人生)。

因為不如往常般,街上只有零星的機車、汽車駛過,附近的鳥兒也得以待上比平常久些的時間,而酷妹也比平常還要活潑,在靠窗的書桌上來回走動,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自由的鳥兒。


打開筆電後,自覺必須要再更積極地尋找所謂理想的工作,便又開始了日復一日、乏味的例行公事:新聞資料瀏覽與工作查詢。父母的爭執聲停了,父親一如往常終究退讓了,這是好的嗎?「你為什麼每天都要戴著耳機好像在自己的世界一樣?」「不要沒事找事,難道我要說妳每天都在弄股票嗎?」「我也是為了家裡生計。」「……」

說實話,我有時滿希望父母能為自己的真理多做辯證,不該如此退讓。

話說回來,打開筆電後,開始瀏覽一些工作機會。事實上,過去兩天我寫的文章皆有被刊登出來,第一篇是登在端傳媒,第二篇則是在關鍵評論網。而我找尋工作機會的目的,無非是體認到這兩個媒體/ 平台都不是相當永續的(至少就與我的關係而言),我作為一個自由撰稿人,仍必須到處接案,做英翻中期刊翻譯、逐字稿紀錄、市集與一些活動臨時工等來添補生活所需,甭論我還有酷妹必須照顧。

端傳媒已經是華文媒體中品管做的最好的媒體,訂閱制、活躍的讀者社群、優渥的稿費、優質的深度文章兼具地方與國際觀點,這些都是撰稿人的理想世界,但理想是一回事,人是複雜的,只能怪自己太倔強,不願為這個理想做出妥協(聽起來很荒謬我知道)。另一方面,關鍵評論網便是理想的另一端,免費閱讀、偏激不理性的讀者社群、沒稿費、良莠不齊的文章品質,這是撰稿人的現實世界,而我也不願對這個現實低頭,打了一半的自薦信,原本想向關鍵評論網提出按件計酬的特約合作方式,但最終沒有寄出,我不願賣掉自己的良心(詳見底下關聯作品)。

今早未寄出的自薦信


然後,我又開啟了創了帳號至今仍未使用的Matters,瀏覽了幾篇文章,真心覺得這裡的作者讀者社群仍在發掘自己的認同,這個平台充滿民主與許多可能性。最初會知道Matters是因為在端傳媒的主編傳了這篇文章 @林三土 《就中港川粉现象答西班牙某报记者问》給我做參考,當時趕在美國大選前要發出大選關鍵字的台灣視角,所以對Matters第一印象是相當良好的,因為Matters我才能讀到這篇深入淺出的分析文章。

對我來說,Matters集結港中台與海外華人,如端一般,但又更民主些,對於有時文章顯露出菁英氣質(這是貶意)的我來說,是很好的試煉。我不願待在臉書台灣人的同溫層,不願被關鍵評論網剝削,亦不願嘗試說服其他需要向讀者與管理階層負責而長出特定意識形態的媒體編輯群來接受我(不是說端傳媒,而是像是思想坦克或其他泛綠媒體),所以在此棲息,還請各位馬特市民多多指教!

不願對理想做出妥協,亦不願對現實低頭,我於是決定開啟在Matters第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未來道路會走多遠,也不知道自己跟這個平台的緣分是否為良緣,但一如前端傳媒總編,也是Matters站長的張潔平所說,「Matters是一張小桌子,讓大家聚在一起,同時讓大家一起幫它上油漆、置桌布。」

初來乍到的我感觸良多,不小心打了較長的篇幅,關於我,我的貓,我的城市,我所關心的人與議題,也請各位市民持續關注,感恩,祝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有美好的一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