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ming
charming

護理師,我最驕傲的職業 AI博士,我最期待的未來

敦睦艦隊疫情漣漪效應下的 家 庭 關 係

這篇文章是因為昨天晚上發生的事件,有感而發。

上個禮拜,台灣有三天,新冠肺炎的新案例0確診,不少企業打出歡慶優惠,還有名字跟「+0」同音可免費喝一杯飲料,加上在報章媒體一片稱讚台灣的讚揚聲下,台灣人有點鬆懈了。

走在外面,開始發現有少數人不戴口罩,進入餐廳,吃飯前也不一定會先去洗手,開心聊天、大口吃飯的場景慢慢浮現,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台灣守的很好,但是輕忽了病毒有可能還在身邊。

疫情下的家庭關係

誰知道,就在前天,敦睦艦隊出現3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甚至昨天一舉增加21例。

昨天下午,疫情指揮中心陸續公布這些確診案例下船後的足跡,那些足跡讓大家再度陷入一片的恐慌。

家人A:今天中午去吃的***(餐廳)有確診的案例去吃,怎麼辦?
家人B:先確認新聞真假。
家人A:怎麼辦。
家人D:防疫專線確認電話打了嗎?
家人A:沒人接聽,怎麼辦?要怎麼確定?
(穿插許多家族成員的對話以及無限循環怎麼辦,一片混亂,經確認後有新聞稿)
家人C:可以上班嗎?去上課?
家人B:請假?
(再無限次該上班,還是該請假,直到沒收到任何簡訊通知,覺得應該去上班)
家人D:上班後,如果說了,會不會被要求請假?
家人E:公司問,就誠實以答。
家人B:不要隱瞞,不要過度恐慌。
(這個大家有共識,很快有結論)
年邁爸媽:我最擔心的是孫子,再三交待$&$^%&^*#
家人F:我也才這一次!&%$&%^&^@%^*
家人A: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開啟一連串看似互相指責,但其實都是出自內心愛與擔心的對話)

我們全家族的人,原本都乖乖遵從指揮中心的建議,在家吃飯、減少外出。

誰知道?在鬆懈下來的時候,想說外出吃個一餐,應該沒關係吧!

就這麼剛好,吃飯的那家餐廳,確診個案也來吃過。

一時之間全家人驚慌,雖然只有3位大人去吃,但在家族裡共住的還有老人、小孩子,暴露於可能的風險中,大家都很害怕。

於是,全體的情緒,從一開始的驚慌,以及黑人問號到底下一步該怎麼做,慢慢地變成指責,再演變成互相防衛口水戰,最後爭吵也快一觸即發,慶幸的是,我們很理性,話題很快地再被親愛的家人拉回正軌,沒有形成彼此的裂痕

真的,在這當下,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這件事已經發生」,風險已經靠近,我們該如何保護彼此,讓損害降到最低。

圍堵與減災併進

也許,這個用於傳染病控制的方法,延伸到一般人家裡面,道理也可通。

圍堵,用意在於將可能引發大流行的病毒圍堵於初發疫情的國家,延伸到個人呢?就是我們正在做的減少外出、不參加大型聚會、擴大社交距離,讓病毒沒辦法傳播到自己身上。

減災,用意在於降低某地區未來災害發生的頻率、規模、衝擊, 延伸到個人呢?若有吃到確診者的分泌物,也吃到了,若沒有吃到,過半個月就知道了,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相對的,重點在於,和自己接觸的所有人,該防護的一定要做好,才不會有擴散的風險。

這場疫情,考驗的不只是我們公共衛生的觀念與落實度,更考驗著家庭關係

家庭成員是否能好好溝通,在疫情來臨的這段日子裡,為這場危機進行過多少討論,有沒有事先演練可能的情境。

我相信,很多家庭,會聊哪個國家哪個縣市有幾個確診、多少死亡,卻不一定會討論萬一不幸中獎該怎麼辦(台灣也是個避談死亡與觸霉頭的國家啊~)。

謹慎防疫,但不須過度緊張

我們面對的不只是對染病的焦慮與害怕,還有家庭關係的壓力、孤獨感、罪惡感,以及隨之而來經濟壓力、社交隔離。

僅僅是與確診者不同天在同一家餐廳吃過飯,就可以讓家庭起了風波。

那麼,確診者的家庭呢?亡者的家庭呢?

我們都需要更多的「互相體諒」,還有「正確的知識」,不論是確診者、疑似者、接觸者、以及身邊所有親愛的家人、朋友。

有意識的保持透明、互相信任、理性溝通、沒有芥蒂、不用擔心說實話,是我們在這場疫情下,要一起學習的。

越多人心存僥倖,我們就越難渡過這一關,別忘了,醫療人員還在病房裡為我們奮鬥,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就是保護好自己與家人,不成為負擔。

最近,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家庭關係,或者,重新建立一段新的雙向溝通關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