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滴
滄海一滴

熱愛健康生活: 閱讀寫作,中醫養生,禪修調心。喜歡分享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社會事件,歷史故事。寫人生百態,發原創作品。

社區活動遠離焦慮|觀照

(编辑过)
而禪修、靜坐,瑜伽、祈禱等都是很好的修心的方法,能讓人內心安定,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智慧,從源頭上來消除恐懼和焦慮。我自己就從中得到很多好處。

現在社會生活質量提高,但是人的情緒反而更加的不安。生活的壓力,學習工作,戀愛婚姻、 婆媳關系、孩子教育的問題等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加劇。 所以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過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包括憂慮、社交障礙、壓力大、強迫癥、抑郁癥、自閉等心理障礙。

近幾年自殺率也是一直升高,而且年齡也趨向越來越小,青少年的輕身厭世現象引起了很大的關註。 孩子升學的壓力,就業的壓力象山一樣壓在他們及父母的身上。再加上疫情的緣故,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範圍越來越窄,也摻雜了更多復雜的因素。如此種種 ,越來越多的人感覺憂愁難解。

我們的憂郁來自哪裏呢?因為人的需求越來越多,對社會的索求,物質生活的追求,社會期望值給家庭帶來的壓力,生活質量指數的提升使人類對生存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疫情的緣故使物價提高更多,包括食物花銷 、房子費用 、交通工具等都會讓人心生煩惱。

如何排解憂愁,消除焦慮成為一種流行話題,種種方法也應運而生,像現在很流行的“斷舍離”,其實也不過做一些表面功夫,解決不了根本的,只是用這些手段暫時地緩解焦慮。

就像我吧,曾經用過的方式有讀書、聽廣播 、聽音樂 、對朋友傾訴或者吐槽 、到微信群找陌生人吵架、逛街 、網購 、旅遊等。 然而這些只是一種暫時地排解,無解決根本問題。滾滾紅塵,萬千煩擾,該來的一樣不少,苦著,受著,一報未盡,一報又至。

加上我屬於神經質體質及抑郁性格,身心都非常敏感,所以很容易失去理智和生氣,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每次生氣後都會胃痛和心痛,這種行為又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高血壓,心臟虛弱等一系列疾病接踵而至。一度身心受損,無法工作,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

我放下所有的羈絆,修心養性。當一切放下後,反而獲得前所未有的寧靜和快樂。經過幾年的堅持打坐禪修,慢慢轉變心性。這種轉變不是你光懂得道理就能轉化的,而是法的力量。

而禪修、靜坐,瑜伽、祈禱等都是很好的修心的方法,能讓人內心安定,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智慧,從源頭上來消除恐懼和焦慮。我自己就從中得到很多好處。

在這裏,我想分享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有一次我又失去了理智,開始向我愛人咆哮,越說越大聲,越生氣。突然,我感覺自己像是成了一個旁觀者,看著另一個自己在發飆。但是那個說話的我不再生氣了,只是依然大聲說話,卻已經沒有情緒,身體也不難受,不再受到傷害。於是我繼續觀察著,我可以繼續罵,但就像是看電影中的人在罵一樣,自己卻沒有真正地參與進去。

從那以後,我幾乎沒有生過氣,也不大聲說話。同時,恐懼、焦慮、自卑、社交障礙等這些心理疾病也一並消失。

後來,和同修交流過,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難怪有宗教信仰的人得精神疾病得少。聽說,國外醫院在病人臨終中的時候,護士會問病人有沒有專教信仰,如果沒有的話,護士會比較緊張;因為這樣的病人會比較難搞,醫院會趕快去請牧師給病人做臨終關懷以減少對死亡的恐懼。

我曾經用“一進一出”的方法教朋友怎樣來克服焦慮等負面的情緒。“進”就是不要去逃避它,而是正視它,接受它,觀察它,觀它從何來。一旦你覺察到它,看到它,它也就消失了,因為這些負面情緒本就不是真的,而是心產生的幻想。猶如人陷入迷陣,一旦知其幻,它就無法對你產生作用。

這就是《圓覺經》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的道理。也是《心經》裏的修行總持的觀照之法------“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出”就是把自己的心抽離出來,不參與,猶如另一個自己看著肉體在“作”, 不帶情緒,讓身體去受,心不跟隨。當然,沒有修行的人,剛開始可能力量很小,慢慢就會改善的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熟能生巧,效果就出來了。

這一出一進實際上就是觀照的方法,是涵蓋佛教三藏十二部的修行法門。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來對治焦慮,相信對你有用那就是最好的。希望每個人都能輕松愉悅,對別人寬容一點,也善待自己。搬掉放在心上的石頭,學會放下,不要負重前行,那樣太累太苦。

無奈,我們生活在這個焦慮的時代,所以不要去羨慕別人擁有的光環,而疏忽自己身邊的溫暖。給自己多一點耐心,給身邊的人多點關愛,這比執著於不易得到的精彩更重要。

圖源:( pixabay)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