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平
張潔平

希望探索媒介的各種可能,也希望做個一輩子的記者。Matters站長。

鍾耀華:這是給所有仍然面對自己的人的說話

2019年4月10日,鍾耀華用「求情」的時間,在法庭上最後陳述:

現在控告的,並不是D7,或者D1,2,3,4,5,6,8,9。

今日在這裡控告的,其實是所有用不同辦法參與過或者沒參與過雨傘運動的朋友,是控告所有對香港珍而重之的人。亦此,法官你需要知道的,並不是D7的背景及參與運動的原由,你要知道的,其實是每一個參與運動,願意花上他的時間、心力,他的過去與未來,把自己的生命投放在香港的市民,到底為何他們依然堅持在香港不放棄的原因——哪怕這只是熒熒曳光。

如果法官閣下你要知道這些,你是沒有辦法透過一份書面陳詞,幾封信件,又或者幾段慷慨激昂的說話可以得知。

我們得毀掉被條文、被權力、被體制所形塑的自己,我們要走進一個充滿未知、一個在歷史與當下糾纏不清、一個在個人努力與萬千偶然混雜複合的世界,去關心我們的世界,而非僅僅關心自己的位置。雨傘運動,或者許多運動,其實本身無非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要知道政治經濟裏的權力勾結合謀,找出著力點,鍥而不捨地敲打。在這過程裏無聖人可追隨、領導。在過程裏,我們會迷惘,曾經一路很努力建築的自我會坍塌,會趨近滅亡,但始終會重生。唯有如此相信。不論你是法官、律師、老師、牧師、記者、懲教處職員,議員、學生、助理、支持者反對者、各行各業,在這些身份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如果這是一個人。這就是給所有仍然面對自己的人的說話。亦此,沒有甚麼需要陳情,我們,包括在做的各位,是有責任走出法庭/議事庭/媒體/一切中介去親自理解世界,體悟世情。這全都不是這個法庭可以告知。

2018年12月14日,鍾耀華在占中案開庭審訊後,面對媒體直播說:

我想其實真正的審訊並不是在法庭內,真正審訊其實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在大家每一位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的實踐中。你試想像一下,法庭說了這麼多天,什麼公民抗命、馬丁路德金如何如何、不同的案例,這些能否捕捉我們當天參與雨傘運動時的心情?大家回想一下,926、927 的時候,大家怎樣和警察對峙,怎樣抵禦警察的襲擊?大家記不記得,928 的時候,衝到金鐘時,你那份緊張、對香港的關心、害怕和朋友失聯的狀況?在法庭中,能否捕捉到這些?捕不捕捉到你的流血、汗水和眼淚?捕不捕捉到,在這麼長的運動中,大家如何互相砥礪,互相支持?旁邊的營(如何)成為了你的朋友,他們的故事,你的故事?你怎樣在每天日常生活中花時間走到運動的現場?怎樣冒著生活的壓力,都覺得要繼續參與運動?

我想很多這些片段,你的無奈、你的失望、你的堅持,其實是不能被法庭捕捉到的。法庭不是一個 … 如果我們要講真相,這些就是真相。法庭捕捉不到這些真相的。

因此我覺得,無論結果如何,判多少也好,怎樣審訊也好,它都不能夠審訊我們。真正能夠審訊這場運動、審訊我們的,是我們自己每一個人。

在你日常生活的實踐中,如果你堅持,記得那種感覺,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做你能力範圍內做到的事,你就是判了這場運動無罪。你在做的事,就是你對於香港、對於這場運動的一個肯定。

我覺得,人們經常說這是「九子案」、「九子案」,這是很奇怪的。我當然不是說我們沒有參與這場運動,但是你想像一下,一個運動之所以能夠產生,或者當你去成就一件事時,其實不會是幾個好像很出名的人去做(就成事了),其實沒有很多不同人的參與,包括在鏡頭前面聽著這段說話的你們,那件事是不會成的。

因此,這不是「九子案」,這是一個雨傘運動的案件,也是我們一生人的一個課題,是在望著這鏡頭的大家的一件案件。我覺得無論是否被告也好,無論有否來到這現場也好,其實只要大家繼續在自己的崗位努力的話,我們就是一起在路上走著。

最近香港,這幾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大家可能會覺得,會說「香港很沒希望、很差」,我不會否認香港現在真的有很多問題,但這並不是「香港的問題」,這是我們自己在我們生命中的一個課題。

我始終不相信,經歷過自由的我們,在我們心底最幽微的地方,是會甘心做一隻籠中鳥。我真的不相信。

因此,你說現在是社運低潮、反抗無用,諸如此類 … 不知道呢,我覺得其實很多人正在做事情,只不過不是每次做事都像(現在一樣)九個人站在鏡頭面前說話。因為,我們真的要做的事,不是一個話語,真正的運動不是一場話語的爭奪,不是一場話語比賽,而其實是我們的實踐,實踐才是運動,而實踐往往未必能夠被話語捕捉得到。

因此,我相信,我也看到,其實,我知道在鏡頭前聽著的各位,始終不會甘心做一隻籠中鳥。


備註:

鍾耀華,因為2014年9月28日在催淚彈瀰漫金鐘的那一刻,作為學生代表,在金鐘添美道呼籲香港人參與遊行,「爭取真普選」。2019年4月9日被香港法院定罪,「煽惑他人做出公眾妨擾」、「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成為5年前曾有百萬人參與的雨傘運動中,承擔罪責的9人代表之一。

2019年4月8日夜晚,元朗生活書社,葉詠琳與鍾耀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