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Wong
Andrew Wong

香港非執業律師。在金融界打滾,草擬疑似法律文件之餘,也想寫那些更值得去寫的。

以太奇襲

加密貨幣從零到一,再到無限


在近幾個月,加密貨幣成了城中熱話。可惜大部人有興趣的只是低買高賣賺一筆,而不是背後的技術,或者加密貨幣可以怎樣改變世界。

加密貨幣的老祖宗,一定是比特幣(Bitcoin)。它的特式是以去中心化,或曰以「無大台」的方式紀錄交易,配合密碼學,令互不相識的人可以超越地域界限傳送「金錢」。除了比特幣外,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叫以太幣(Ether)。有不少人甚至相信在將來,以太幣會取代比特幣,成為最大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的出現,令人重新思考何謂金錢。以太幣背後的以太坊(Ethereum)願景更大,令人重新思考互聯網、金融體系、藝術、電腦遊戲等領域的未來。如果以太坊的願景成真,整個世界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以太坊是個智能合約平台,就像自動販賣機般,如果進行某個動作(如投幣並選擇飲品),就會有相應的結果(飲品在出口出現)。以太坊背後的程式語言理論上容許無限可能性。只要程式設計師想到,都可以用智能合約的方法做到。如果比特幣的出現在加密貨幣上是由零進化到一,那麼,以太坊的願景就是由一推進到無限,成為如英文書名所述的 “infinite machine”。可是,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這個由一到無限的進程,一點也不簡單。

加密貨幣圈子有句玩笑,叫「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我一直對這句話不以為然,覺得太誇張。不過,看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在短短數年間(本書主要談到以太坊在2013至2018年的發展),發生了的事真的有如一間大公司幾十年的歷史。老實說,整本書的描述有一點混亂,好像把很多不同事件大約依時序,沒太多整理隨便放在一起。可能,去中心化的發展,就是難以有條理地解釋吧。

有別於比特幣創辦人的神秘身分,以太坊的創辦人Vitalik Buterin一直積極參與加密貨幣社群的建設和討論,還被冠以「V神」的尊稱。Vitalik 從小就對比特幣著迷,參與了不少加密貨幣相關項目。可是他見到始終沒有人建立他理想中的智能合約平台,便決定自己著手去做。現在已經「封神」的Vitalik非常年輕,只是27歲。2015年,以太坊經歷了不少風波後正式上線,當時他21歲。

現在的以太坊非常成功。事實上,以太坊現在面對的問題是交易量太大,以致交易費用高得嚇人。不過,現在看起來的理所當然,是經歷了很多挑戰,包括創辦人意見不合、資金和監管問題,得來不易的成果。書中所述的挑戰,很多都可以令以太坊一蹶不振。但以太坊就是有能耐,跨越不同的難關。

以太坊上線只是幾年,但是改變可不少。當初的八個創辦人,除了V神外,另外七個均已經離開。有的幫忙建立以太坊的應用程式,如加密貨幣錢包,也有的建立希望成為「以太坊殺手」的加密貨幣。見到創辦人和主要建設者一個個離去,不無唏噓。但同時,這也顯示出以太坊不是某幾個人的項目,超越了個人層面。就連V神也不希望成為領導人,寧願成為團隊其中一人。這種發展方法是大勢所趨還是過度理想化,他日自有分曉。

看完本書,我見到在加密貨幣的狂熱中,有不少人只求金錢,無視它對社會帶來的可能性。但也有很多有心人,努力建設,希望解決社會的不同問題,令打破大型科企的壟斷,令金融體制更有效率,令藝術家得到應有的報酬等等。不過,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不論各國政府還是開發者,好像都還在摸索加密貨幣在未來應有的位置。

以太坊現在已經很大,但要成為 infinite machine 的話,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期待可以快點看到之後的故事。

以太奇襲:一位19歲天才,一場數位與金融革命

The Infinite Machine: How an Army of Crypto-hackers Is Building the Next Internet with Ethereum

註:本文章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