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姐
歐小姐

記錄生活日常,反省時有處安放。

《游牧人生》觀後感

What the nomads are doing is not that different than what the pioneers did. 遊民所做的事情,跟拓荒者做的沒多大分別。

第一次聽到《游牧人生》的片名是朋友邀請我去看電影時提及的
那時候我拒絕了,單純在那時候沒有特別想要看這樣題材的電影
儘管《游牧人生》冠上奧斯卡大贏家的頭銜(得獎的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吸睛程度)
榮獲2021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與「最佳女主角」
很值得放在待看片單中

在Disney+看到有播映時,找個陰鬱的下午,一點孤單寂寞的心情去享受這部電影。

(大概也是在這樣選片的過程,我更了解自己會因為心情起伏而有不同的選擇,也只有遵照這樣的選擇,我才會對於看的作品有特別的印象,否則容易看了卻沒有省思,對我來說似乎是一種浪費,目前也正在學習「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白看的戲」,讓自己別因為太嚴苛地對待自己,也讓身旁的人感受到壓迫


以下是觀影感觸,也歡迎有看過的人分享您的感受

電影主軸以女主角Fern原本和丈夫在一個小鎮的石膏工廠工作,並且有公司所提供的宿舍,也就是他們當時的「家」,然而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工廠裁員甚至停止營運,Fern在中年面臨失業又喪夫,經濟狀況入不敷出,而轉為「車居族」,也就是電影裡不斷提及的 nomads 遊牧族

其中我比較有印象的有幾點,也是我認為Fern是被迫遊牧的原因:

  1. Fern有兩次機會可以住在真正的房子裡,但對Fern來說那不是「家」。
    對於Fern來說她僅是houseless而非homeless,即使能住在「房屋」裡,或許也沒有家的歸屬感。(這是電影想要帶出的感覺)

    一次能居住在建築物的機會是Fern愛慕者的兒子家 ; 一次是Fern的姊姊及姊夫的家。Fern發現她的愛慕者(原本同樣是nomads,後來決定住下來)露營車沒有整理且輪胎沒有氣時,問過他是否不再過著nomads的生活,Fern有些失望。

    電影裡用Fern暫時抱著嬰孩,希望對方盡快回來照顧小孩這樣的描述,帶出Fern對經營家庭不熱衷(電影裡也沒有提及Fern和丈夫是否有小孩,推測是沒有),所以短暫歇息後,又繼續自己的遊牧人生。(這裡我依然贊同Fern發自內心的希望流浪)

    另一次是Fern因露營車維修費過高,必須向姊姊求助,而居住在姐姐家。
    這裡能看出姊姊對於Fern流浪的心疼,但或許這樣的心疼是附加在自我投射以後的心疼,知道Fern一心嚮往流浪最後姊姊便和她說「小時候,別人都覺得你怪。你或看似古怪,那是因為你比別人勇敢,比別人更誠實。」然後不反對他的遊牧人生了。

    看到這裡我不是很確定,究竟對Fern而言會不會其實是礙於面子比較重要,所以強硬的去捍衛自己的立場。因為到此Fern已經有點走投無路的感覺,要不是姊姊還塞了錢給他,Fern可能連出發的基本條件也沒有了。也許寄人籬下的彆扭感受遠大過於生活窮困且孤寂的困難,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再出發吧?
  2. Fern對於露營地的租金需要討價還價,以及需要打零工維持生計。
    如果是自願遊牧的情況,似乎是在生活條件不需要每天被追著跑的情況下,能選擇今天工作與否,而不至於影響自己的溫飽才能算是自願遊牧。
    Fern的情況對我來說像是被迫遊牧,因為一切都不得不,得低頭,得為生計打算,那些盡可能的「享受」在我看來,只是一種不讓生命走向絕望的安慰方式。
    其實在看電影的過程,好幾度都讓我覺得很難喘過氣,可能心中沒有認定他是自願遊牧(不過片名其實也沒有講到他「自願」,而且背景是經濟大蕭條,被迫成分比較高)
  3. Fern在郊外碰上爆胎,不得不向另一位車居族求救。
    另位車居族告訴他,要出來就要學會自己換輪胎,自己簡易維修,認識一些朋友及門道對於遊牧人生才能比較順遂,不至於一個人死在郊外。
    這裡充滿了人性,如果自己不是百般武藝,那就要懂得與人協作。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而協作只是為了短暫度過難關,自己還是得在這些過程中吸收養分,學習技能,以防止自己在還沒有打算結束生命時,意外結束了。
  4. Fern珍藏父親送的餐具,被熱心的愛慕者摔破了。
    Fern原本就獨立,經過遊牧人生的訓練下又成為更獨立的女子(又或者剛愎自用,這裡是我的想像)其實Fern在對方靠過去要搬東西時就可以要求他離開,或者告訴他紙箱裡東西易碎要小心。但Fern卻沒說,愛慕者運氣太差,搬起紙箱後瓷器直接從底部掉落,被憤怒的罵了一場,有點「好心乎雷青」的感覺。

    但其實場景換成Fern搬,還是一樣的結果。因為誰也不能預測那箱子底部已經脆弱到不能支撐重量。或許是想呈現舊回憶可以美好的保留,但也是時候將過去放下了的概念吧?
  5. Fern的露營車維修價格,車廠建議直接出售,換一臺性能較好的,Fern拒絕。
    對於物品有投射的情感時,總會讓人念念不忘。可是對Fern來說珍藏的回憶應該是在露營車裡面的家當,也就是從石膏鎮的家搬出來的回憶們,這邊也是我比較無法贊同Fern的遊牧人生,有點像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而遊牧。可是從她生活的貧困來說,似乎已經證明了自己不可以了,又為甚麼要一個「可以的結局」。
  6. Fern短暫的在姊姊家度過一段時間,對於經營房仲的姊夫及朋友們感到不解。
    付不出維修費的Fern向姊姊求助,居住的期間碰上經營房仲的姊夫及朋友們聊著房產,Fern在一旁聽的很煞風景說「很奇怪啊,你鼓勵大家投入一輩子的積蓄,背負貸款,只為了一棟他們買不起的房子。」

    這裡我分不出來,Fern是否帶著nomads的理想去陳述這段話,又或者因為自己根本無法買得起房子,所以對於姐夫房產的討論感到不舒服(畢竟心理學總說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有議題需要去處理的地方)

    這裡有個想法是,也許Fern曾經有想要住下來的念頭,但假若Fern與理念不同姊姊及姊夫生活在一起,會不會對Fern來說才是另一種寂寞呢?
    所以又選擇繼續遊牧人生。

這部電影我看的心情挺複雜的,有時候會想導演想陳述什麼,有時候又會有自己對於場景的見解,然後還會有現實世界的價值觀,頭腦超級混亂。

電影似乎想導出Fern的「遊牧人生」是自己的選擇。在影片裡我有曾經覺得Fern是被迫,但後來又覺得也許沒有什麼處境是「被迫」,做或不做都是自己的選擇,只是有些選項是無法直接看出來的,只在心理運作,外人也無法窺探。

What the nomads are doing is not that different than what the pioneers did. I think Fern is part of an American tradition.
遊民所做的事情,跟拓荒者做的沒多大分別。我認為芬恩代表美國的傳統之一。


這句話,大概是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覺得耐人尋味

要如何解釋遊民或是拓荒者,好像也只能從當事人對於流浪這件事的詮釋角度才能分辨
如果將自己定義是遊民,那即使有拓荒的實力,似乎還是缺乏勇氣去闖。
如果將自己定義是拓荒者,卻沒有真的認同,就會造成認知差異而感到痛苦。

自己下的定義,有時候還會受到外界的批判而動搖
對於Fern的勇敢(抑或不勇敢),只有一邊心疼一邊活該,然後總結「都是自己的選擇」
只要能為選擇負責,即是一個好的選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