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yadai
阅后即焚,公众号“自由的眼”
阅后即焚,公众号“自由的眼”
明镜周刊 | "Made in China"下的"歧视""辱华"争端

谢谢哇

文章首先写在Word里,突然发现可能因为排版,文中一个段落出现穿插错误,改正为:
作者在文中提及了世界各地因疫情而兴起的歧视与反歧视活动。“在马来西亚,韩国及新加坡,成百上千的人签署网上申请书,希望能禁止中国人入境。在法国,亚裔通过传播#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的帖子来反抗歧视”。文章亦提及了一位叫Lee的德国人,其父辈来自台湾,而她已在一座德国小城弗莱辛居住几十年。作为翻译的她,在博览会上递出自己的登记卡片时,女招待似乎有着死亡恐惧似的向后退了一步。当她在慕尼黑内城的商店购物时,店员用指尖捏着购物小票递给她。这些被书写的事例都可表明,几位作者清楚地知悉如今因疫情出现的歧视行为,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期刊的封面设计有不妥之处吗?
我与朋友聊天时他们提到了另一处明镜封面令他们不适的地方:在灾难面前的第一关注本该是灾难本身,“Made in China”的双关并不顾及中国人真实经历着的苦难,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揶揄语气加深着中西方之间的紧张,显得有些冷血。尽管朋友自己也笑说,这是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苛责,得改,但当我回看专业新闻工作者协会(SPJ)提出的四条新闻学道德标准时,注意到其中有一条便是“减少伤害”(Minimize Harm)。“记者理应以人的方式尊重报道对象和民众。平衡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与可能造成的伤害。追求新闻并不代表记者可傲慢狂妄。应对那些可能被新闻报道影响的人展现同情。考虑文化差异,认识到合法获取信息并不代表道德上就有理由去公开这些信息。拒绝迎合庸俗的好奇心”。
文章首先写在Word里,突然发现可能因为排版,文中一个段落出现穿插错误,改正为:
作者在文中提及了世界各地因疫情而兴起的歧视与反歧视活动。“在马来西亚,韩国及新加坡,成百上千的人签署网上申请书,希望能禁止中国人入境。在法国,亚裔通过传播#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的帖子来反抗歧视”。文章亦提及了一位叫Lee的德国人,其父辈来自台湾,而她已在一座德国小城弗莱辛居住几十年。作为翻译的她,在博览会上递出自己的登记卡片时,女招待似乎有着死亡恐惧似的向后退了一步。当她在慕尼黑内城的商店购物时,店员用指尖捏着购物小票递给她。这些被书写的事例都可表明,几位作者清楚地知悉如今因疫情出现的歧视行为,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期刊的封面设计有不妥之处吗?
我与朋友聊天时他们提到了另一处明镜封面令他们不适的地方:在灾难面前的第一关注本该是灾难本身,“Made in China”的双关并不顾及中国人真实经历着的苦难,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揶揄语气加深着中西方之间的紧张,显得有些冷血。尽管朋友自己也笑说,这是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苛责,得改,但当我回看专业新闻工作者协会(SPJ)提出的四条新闻学道德标准时,注意到其中有一条便是“减少伤害”(Minimize Harm)。“记者理应以人的方式尊重报道对象和民众。平衡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与可能造成的伤害。追求新闻并不代表记者可傲慢狂妄。应对那些可能被新闻报道影响的人展现同情。考虑文化差异,认识到合法获取信息并不代表道德上就有理由去公开这些信息。拒绝迎合庸俗的好奇心”。
在海外,相同的疫情焦虑经历了两遍

是的哪,我从一月下旬开始关注,关注到了三月底,觉得生活再这样下去也不对劲。慢慢开始专注地做点别的事情。
共勉加油啦~
是的哪,我从一月下旬开始关注,关注到了三月底,觉得生活再这样下去也不对劲。慢慢开始专注地做点别的事情。
共勉加油啦~

收到啦!谢谢你呀!你也是,多保重~
收到啦!谢谢你呀!你也是,多保重~
谢谢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