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mis
Artemis

日记 | Silent 生活 05

微信公众平台发不出的一篇。

很想写发疯文学,今天这篇日记狠狠打脸昨天的文字,觉得自己很搞笑,三年了还看不清此地“说话的艺术”,真以为五天就五天,“七天也能接受”。我晚上睡得早,闹铃响了后习惯性检查手机有没有未读消息,点开吓一跳,小区群几百条消息,前一秒迷迷糊糊想着多赖十分钟,下一刻恢复清明,我们小区群晚上没人说话,一夜聊出几百条内容,熬到快四点,多半不是好消息。


果然,起因是住户转发其他社区的聊天截图,求证“明天封城/明天不许出门”是否属实,最初没人信,很快盖了公章的街道通知传得满天飞,周边几个小区纷纷通知明早只进不出,我们社区的住户终于确定又要封,只是街道和物业通知的晚,并不是“我们没阳性和密接侥幸逃过一劫”。


不少人半夜开始抢菜,我刷完消息第一时间打开盒马,很多新鲜叶菜售空,派送时间排到下午四点,非常后悔为什么前天晚上没预约派送,当时觉得盒马往往是早上六七点上一波生鲜,白天下单有更多选择。我以为可以不慌不忙买点想吃的,事实上的我大清早无心起床,裹在被子里抢菜,整个人陷入“感觉什么都缺/总有东西没买,但在搜索栏打字时又不知道搜什么”的焦虑。经历过2020年初的人多少有些恐惧,吃不上饭买不到菜的担忧刻在骨子里,以前不理解老一辈省吃俭用,家里囤满东西舍不得丢,现在我也差不多,像仓鼠,隔段时间就排查一圈家里有没有东西快用完了需补货。


起床后喝了两杯咖啡,浑浑噩噩,一直等社区出通知,我们街道关键时刻喜欢玩失踪,群里@网格员没回应,私聊不回,电话打不通,许多小区连夜发布通知,我们群里只有四起的流言揣测。有人等不及出门上班,说街上看着还好,地铁公交正常,话说太早,街道快八点发了一封“倡议书”,晃眼看去全是“原则上xxx”,中文被污染完了,文字游戏玩了三年越来越起劲,白纸黑字写着“自发、呼吁、鼓励、原则上”,实际执行“封堵、焊死、围挡”,再追究起来只是街道的章,往上无关。


五天刚过又续上,出门上班的人在群里质问街道晚上能不能回家,街道说要办通行证才能进出,住户很生气,说早上在群里问过,没人回应,出门了再告知没证不许回来,双方理论几个回合,物业和街道妥协,暗示今天是窗口期,可以自由出入,想买菜抓紧时间出去,明天起严管。有人问核酸照常做吗,街道回答是的,24小时一次,不做灰码。我们小区的核酸点在门外,要做核酸必须出门,街道说出去时和保安登记,说明“外出做核酸”,我气的想笑,门不许出,但必须出门做核酸,现在最危险莫过于扎堆做核酸。


洗漱后匆匆出门,小区大门能出去,但保安叮嘱最好下午前回来,晚上可能就围起来严查,我说出去买个菜,他说不是能线上买吗,我说手机不行,一下单就卡死机。街上人比昨天更多,手里大包小包,车篓塞着干货,一看就是抢菜囤货归来,路边核酸点都撤到小区里面,说是里面,其实就移到大门那道无形的线后面而已。


隔壁小区门口站着一位老奶奶,没戴口罩,操着方言对着空气骂人,我勉强听出“把人关着造孽”等关键词,老奶奶情绪激动,身边看热闹的两个大哥聊天,说她骂了快半小时,没人敢管,一来没戴口罩,二来说她有精神病,害怕突然攻击人,万一有基础病倒地不起,谁也担不起责,由她骂着。我有点羡慕这个站在小区门口骂人的老奶奶,仿佛把我积攒多年的怒气和怨恨一并吐出来,也许身旁看热闹的人都抱着类似心态,自己没勇气出声,便看着更无所畏惧的人大白天站大门口“发疯”。


附近的菜场几乎被买空,大家优先买新鲜蔬菜和肉蛋,再买些调料和耐放的水果。我没去盒马,群里有人发实时照片,人挤人,结账排长队,很多菜都没了,提醒其他住户别跑空。便利店和小超市也很多人,我常去的罗森便利店门口多了一位站岗的女店员,检查核酸码和场所码,人多时限流。排我前面的两个人篮子里都有可乐,我想到前几个月刷微博的感慨,很多人居家最想念的是“垃圾食品”,想喝一口可乐吃一块炸鸡,有个小哥买了两大瓶可乐,四袋乐事薯片,几桶方便面和一罐老干妈,特地带来宜家的编织袋装回家。还有个印象特别深的热搜,在家晒手工凉皮,“居家厨艺大赛”,今年还剩几个继续晒美食,再豁达的人折腾几年也没了下厨房的心情。


路上人多的恍惚以为今天解封,明天正常出行,小区附近的大学封了很久,一个侧门用层层铁皮围住,我发现学生们把铁皮抠出一个洞,外卖能塞进去,他们站里面接应,铁丝网也拆了一部分,身手好的说不定能翻出来。还有可能是家长的中年男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物资往里送。我特别心疼这几年入学的大学生,当年我们学校大门都没有,来去自如,周末坐车去外地玩,下周再回来上课,回不来就麻烦室友签到,现在的学生宿舍楼或许都下不去,我除了惋惜和难过,无法想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同样很难想象几年前学生的生活。


今天天气继续很好,太阳晒得我浑身冒汗,记得20年也是,回家时穿厚厚的外套毛衣,双腿冷得哆嗦,后来下楼做核酸穿单衣,口罩闷得满脸水气,从冬天直接过到夏天。路上接到一个武汉来电,我看到陌生电话(武汉本地)就害怕,是不是混检出问题,通知我干嘛干嘛,神经嗖的绷紧,翻手机存的“合理拒绝xxxx/维护xxxx”的图片,没想到是外卖店主让我改评价,今天点了顿外卖,送来不新鲜,我给了中评,店主让我体谅特殊时期不容易,现在好说话到什么程度,人家这样和我解释(而且不是告诉我混检异常),我平静的接受了,说行,我改评价,但你们得注意食物质量,万一拉肚子现在都不好看病。


社区群有人骂街道一刀切,有人吐槽越防新增越多,有人问哪里还能买菜,有人感慨孩子上网课上到抑郁,二十条名存实亡,刚颁布纷纷转发鼓掌,宛如曙光在前,如今还有几人保持乐观,人人不满现在的政策,心里憋着一股升腾的火,但谁也没往深了说,但凡有住户稍稍“擦边”,马上有人提醒“小心这群没了”。再次感慨我们和时代互为因果,时至今日,没人可以免责,没人可以拍胸脯说“一切与我无关”。


这几天重温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乌托邦之声”作品集,起因是前段时间读到王磬的采访,她问“做好自己的事”具体指什么,阿列克谢耶维奇回答“我写作,坐下来,然后写作。不要向绝望投降,而是坐下来,写作”,她的作品在今年,本月,当下重读的体验太复杂,悲喜交织,以前的我很难走进那个极富时代印记的语境,很难真正体会普通人在战争阴云下的脆弱和危机迫近的恐惧,这几天顺滑的代入书中某些瞬间,一些事情发生,它们改变了我,打开了我,因此读起来很沉重,又有一种微妙的抚慰。


我看到满屏哀叹、愤怒、质问某地火灾的帖子,听到喊着快救人的录音,看到烧黑的楼层,想流眼泪又流不出,三年了,多少次类似的悲剧,实话是以前我看完伤心落泪,现在彻底麻木,只剩绝望和愤怒,悲剧看太多会让人逐渐失去对细微感情对真善美的感知和向往,我几乎强迫自己看一些搞笑视频,萌宠图片,岁月静好三餐vlog或纯爱小甜剧,一方面我觉得不换心情不行,另一方面我隐隐感到羞愧。


世界杯全球狂欢,那份隔着屏幕的快乐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与我毫无关系,前几天同事说居家正好看球啊,熬夜看完白天补觉,不担心上班迟到,我说我不爱看球,很早睡了,我的确对球类运动没什么兴趣,没说出口的是,看到世界上其他人已经过着某种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对我而言是极大的刺激,我没办法反复咀嚼咽下这种临近爆发的情绪,选择不看,被子蒙头睡过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