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aceChan
HoraceChan

「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

「影響我一生的十本書」系列(三)

戎子由、梁沛霖合編︰《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其實也想做個統計︰到底有多少香港朋友讀過,甚至迷過李天命?有趣地,中學時不少同學都捧讀李天命,但上大學已鮮有人提,畢業後偶爾有師長會推薦學生閱讀,但認真講的、願意讀的始終寥寥。社交平台上,印象中大家都知道誰是李天命,但是否只是同溫層的現象?可是《李天命的思考藝術》畢竟是印逾八十版的暢銷書,又非一般意義的學生讀物,相信不同年齡層不同界別的朋友也會接觸到,然而若非近年李天命的政治言論備受爭議,似乎已沒有人理會「哲道十四闕」何時才能全數面世。也許,粗疏而簡單的答案,就是這套書已經過時了。

是在初中的時候接觸李天命的著作的,應該是同學介紹吧,忘了老師有沒有提過,但那時確是風氣,未必人人都細讀,同儕間多多少少也曾翻閱過。如果說中二時讀《神的歷史》,雖然很有多地方讀不明白,卻已奠下了自己的宗教觀;李天命與韓那的那場著名辯論,則相對淺易地打進少年好奇而懵懂的心。記得當年皇仁書院的師兄就在學會壁報貼過書中「上帝能否做一塊自己不能舉起的石頭?」的討論,直至現在也是宗教界、哲學界通俗文章常見的題目,仍在回應著李天命的立論。

那時李天命的形象當然是吸引的,「思方寶劍」總令人想到武林高人,「小李飛刀,例不虛發」嘛,傳聞中他大學考試前還去賭錢不溫習的瀟灑,也令人羨慕,但不久就發現自己身邊許多才子也是這樣,只是人家擲飛刀,我們只是一邊應付測考一邊玩電腦遊戲(那年代是 Championship Manager 3,這兒有同好嗎?笑),感覺上是他威風一點而已。

讀過《李天命的思考藝術》,自然繼續《破惘》、《從思考到思考之上》、《哲道行者》、《殺悶思維》一本本的追讀。十多年前的書展,明報出版社最大型的廣告,一定是李天命,人手一本搶著買的,自己也儲了一套。後來再讀他早期的作品《存在主義概論》,反而覺得未成「大師」前的他,還較紮實和可敬,但現在的閱讀範圍,早就比那時深入和廣泛得多。又,李天命也寫詩,讀過幾首,他似乎也挺自豪的,其實雖有機智,也談不上很妙,其詩集《寒武紀》一直未買。至於他令人意外地突然在今年出版,剛剛才到各大書店的新書《不定名》,我想我還是會買來一讀的,但不若當年般期待了。

儘管當年追讀他的著作,我從未有過拿著「思方寶劍」胡亂揮舞自吹自擂的時候,然而他的「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無疑是少年時不俗的思維訓練。他的「九一妙心」、「四不架構」等說法,確實對自己的價值觀和思考方法有過影響。不過,即使思方寶劍再鋒銳,重要的始終是人心,就像時常在網上見到的筆戰,參與者的學識、見解,全都非同泛泛,但有時偏見蔽目,或因一時情緒,誤會了對方的話、選擇性地看事情,就鬧得不可收拾,其實問題不在於有沒有寶劍、懂不懂劍法,而是心在何處。正如不少網民認為李天命墮落、腐化、脫節了,也許「小李飛刀」仍在,可惜忘記「悲憫眾生」而已。

今天大家未必再會大談「思考方法」了,李天命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思、生、死」,但實際上其著作給人的印象只側重於「思」;如今青少年最關注的,卻是自由與公義。當年人人讀李天命,現在大家會看「好青年荼毒室」與及許多同類的哲學平台,雖然參差不齊,但各有各長,不只是研究思方飛劍了。記得中學時老師常說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一、人從何處來?二、人往何處去?三、人生的意義是甚麼?我有時也會這樣跟學生討論。在中國語文科,指定篇章的哲思範圍集中在儒家和道家,對當年不知「哲學」為何物的我們來說已不簡單,哪裡想得到更闊大的世界,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知道誰是笛卡兒誰是康德尼采之類,但有時也感歎香港學校在課程內能提供的方向實在不多(當然現在通識科、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也盡力拓展中,不一定要大談理論,讓學生能多角度思考就好),這樣看,那時候我們竟然會讀李天命,跟風也好,偶然也好,也算是值得慶幸的事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