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aceChan
HoraceChan

「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

「影響我一生的十本書」系列(一)

終於暑假,但這年只能留家,本來八月中開學,如今一切未明,心事重重,也不能說高興,不如動筆寫點吹水系列,解悶消愁。這陣子大家都在互相 tag 朋友分享十本愛書,但與其只貼封面,不如也寫點感受。寫不出甚麼真知灼見,只說說與書本如何相遇,不談內容。順時序寫起(中二開始才讀書),內容私人,也許無聊,但當是回顧昔日的自己吧。

Karen Armstrong 著,蔡昌雄譯︰《神的歷史》(A History of God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一直對萬物起源、終極關懷的議題有興趣,與宗教也不算全無緣份。小學時讀天主教小學,非常頑皮,總是坐不定,老師分派了領袖生的工作,在上課前於樓梯站崗,其實沒甚麼做的,又在廁所門口,我總站不定,只和女同學吹水。後來有老修女早上召集領袖生們圍坐講道,她很慈祥,也不強調大道理,只是跟我們說說五餅二魚之類,我愛聽故事,靜靜的聽得津津有味。

那時候早晚全校都要唸經,我常常鬧事,父母管教嚴,每天回家都怕被罵,不知會被揭穿甚麼壞事,又或者一時論盡但被誤會搗過蛋,於是心裡默默誦經︰「萬福瑪利亞,妳充滿聖寵。主與妳同在,妳在婦女中受讚頌……」,許諾如果這晚平安渡過,就會多唸幾遍經,明天不會再犯錯之類云云,其實就是恐懼、逃避、求心安,唸「南無阿彌佗佛」或者「斯熱確虛哈虎文缽英」都沒有分別。結果周而復始,每晚都唸,其實對背後的教義全無理解。渾渾噩噩,小學畢業,經文很快就忘掉了,開始質疑以往在做甚麼,後來認識到新同學,各敘來歷,也對天主教和基督教學校的分別等等有了興趣。

升上中學,眼界漸開,又剛進入「中二病」的年紀,愛胡思亂想,求那人生真諦。那時候熱議《新世紀福音戰士》,我剛好讀中二,動畫裡的宗教符號、心理分析、存在主義、末日意識,對那年紀的我都很大衝擊,可是當年完全看不懂,但也努力嘗試延伸再讀多點。那時家人每日都買《東方日報》,新聞當然會讀,但我更愛閱副刊和偷偷看某頁有打油詩的很吸引的版面(還有清朝背景的小說,有穿肚兜連環圖插畫的,那可能是我人生最初接觸的「文學」。笑),記得其時舒展超有個小小的專欄(沒記錯吧?),談到《新世紀》裡引用的「死海古卷」,當然無甚深度剖析,只是介紹那個牧羊人在山洞發現經文的故事(如今在維基百科垂手可得的資訊,那年頭倒是在副刊裡才接觸到),但我已覺神秘有趣,想知道更多秘史。

後來有同學介紹了這本《神的歷史》。皇仁書院臥虎藏龍,我這不成氣的,一直在同伴身上學習。在學校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慢慢閱讀,記憶中這可能是我首次捧讀數百頁的文字。此書細述世界三大一神教的歷史,偶爾也會提到佛教等(至於死海古卷只佔其中幾頁),當時只讀到腦洞大開——中二的我,中西史也只懂教科書上的皮毛,突然就要跳進「太初」的世界,經歷數千年的演變,談到現代神學的發展,其實挺吃力的,說實話,現在幾乎完全忘記書裡的內容,但對這場從「神是創造性想像的產物」到「找出超位格的神」的思想歷程記憶甚深,自己對信仰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從那時漸漸定型。

長大後,開始有收入,第一時間就將此書買回來放在書櫃,不過多年來很少翻閱。這些年來讀過好幾本同樣厚甸甸的重磅宗教書籍,但感覺都沒有當年震撼了。數年前《血田:宗教與暴力的歷史》(Fields of Blood:Religion and the History of Violence)推出繁體中文版,這是我看這作者的第二本著作,讀著讀著,彷彿回到那年中二的時候,但我的年紀,卻原來已翻了一倍有多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