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
叮噹

來自香江的叮噹,遠嫁到米國。願與你分享她在花旗的「和蕃」生活......

叮噹要講香江話

有人說要消滅一個民族,消滅她的語言及文字便可以,因為語言和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需要承傳。因此叮噹看着廣東話在香江朝慢慢息微的方向走,心裡很不是味兒,想一天香江人不再講廣東話,那小島是不是依然具有她的獨特魅力?

粵語(廣東話)不單是一個方言那麼簡單,它更是一個古漢語。從前叮噹曾贊文詳述,這裡不赘了。然而有趣的是,不少學者認為方言(dialect)只是一個地區的日常溝通語言,無法登大雅之堂。可是「廣東話」卻成功被使用為香江學校授課語言,這一個獨特的教育例子是世上罕見,原因是方言作為生活語言,本身是難以運用成為書面溝通的文字,因此香江人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必需先擺脫生活語言的既有框架,才能學習以標準中文作為書寫的方法。由此可見,香江兒童學習書寫標準中文有多困難了。

七零年代,中文法定語言運動確認了中文在香江的地位,並發展出一套以標準中文為書面語,以粵語為授課語言的教育系統。自此以後,廣東話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在各種正式場合中取得地位,成為香江人全功能的語言。從教育到娛樂,乃至日常生活,廣東話躍身成為地方重點生活語言。這意味著,不論是英語(國際語言)或是普通話(國語),香江人都必須另外花費心力來學習,方能使用這些外國語言與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人士溝通。此外,其他方言如廣州腔的廣東話、潮州話、客家話、上海話、福建話、台語和普通話亦稀疏可見於小島上。

八十年代初,大陸對外開放,歡迎港、澳、台的同胞到大陸旅遊和投資。我輩是初生之犢,學生嘛,口袋裡沒有多少錢,又想到國外旅行,只可選擇大陸為遊歷地點,無他的,貪其平宜之故,此外,到大陸遊歷也是一種潮流文化。

因著要到大陸旅遊,叮噹跟很多年輕人一樣,蜂擁到了一家名為「普通話研習社」的學校學習普通話(國語)。她湊熱鬧,報讀了一些普通話課程,一直學不好。到了今天,叮噹勉勉強強可聽可說,但經常貽笑大方,只得怪自己沒有語言天分。

不管怎樣,廣東話永遠是香江人的溝通語言,也是漁村世代相傳的文化。活潑多變,好玩生動的港式粵語一旦被人刻意滅絕,意即不再講粵語的香江,將不再是香江,如同不說英語的花旗,她也不再稱為花旗一樣,是嗎?!

人微言輕,面對香江話將快消失,叮噹深感無能為力,但可以做的,就是個人繼續堅持講廣東話和寫繁體字去守護屬於香江人的文化,因為港式粵語只得一家,別無分店。加油,香江人,畀啲心機,我地一定得架!

再次分享的黃明志【Learn Cantonese 學廣東話】

古漢語小資料:

歷史上只記載「廣東話」和「閩南話」是古漢語。「廣東話」的發源地是中原地區,「閩南話」則源自南方閩越地區。「閩南話」比「廣東話」發展遲,而且是一種吸收了中原「廣東話」文化以後才形成的方言。由於「閩南話」沒有完整的語言和文字系統,亦沒有「廣東話」的精、雅、明、動和幽默,所以「閩南話」一直只視作地區方言。

自蒙古匈奴侵略北方,對宋人進行大屠殺,中原人士從北方避難到了南方,大批南宋貴族和官兵走難到了香港,而北宋的貴族和官兵則走難到了廣州。歷史更記載曾有幾十萬名中原官兵駐守廣州。受政治因素影響,「廣州話」又稱為秦音,承傳北宋文化,而「香港話」則承傳南宋文化。兩地發展出來的「廣東話」各有差異,別具特色。

中原人士逃難南方生活期間,大批講「廣東話」和「閩南話」的人混集一起生活,形成了一種結合方言「客家話」。此外,元朝建立以後,蒙古人為了方便統治漢人,主動學習中原語言,可惜掌握不好,結果污染了蘇浙和上海一帶靠北城市的語言,這一種不倫不類的語言更成了明朝的「吳語」。

「吳語」雖近似「廣東話」保留了九音,但字意和詞彙已經蕩然無存,只有極少詞彙的發音仍然保留古文廣東話的風格。「吳語」成了元、明兩朝的「北京話」,後來更演變成為另一種方言「上海話」。滿清入主中原,外族再次為了方便統治漢人,將明朝的「北京話」從九音簡化成為四音的「官話」。從此「國語(普通話)」影響了不同省份的語言發展,也成了國家通用語言。

在追溯古漢語的發展,我們必須先了解宋代文化的優美。雖然外族入主中原,殺滅漢人,但流亡南方的中原人士努力地將華夏文化保存下來。例如第一本廣東話拼音的字典是在廣州刊印,還有不少著名的香港填詞和作曲老前輩大部份都是來自廣州。過去一百多年以來,香港通過「廣東話」這一種語言,持續發揮了保存華夏文化的角色,讓古老語言、文字、醫學和飲食文化等等承傳下來。「廣東話」嚴如古漢語,是各種方言的祖宗,我們必須捍衛「廣東話」,繼續推廣這一種古雅言語,好讓「廣東話」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