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仔
洋仔

文創與藝術產業工作者,把寫作與音樂當成第二語言,目前積極學習 Web3 世界,期待幫助創作者在新的宇宙建立屬於自己的太陽系

淺談台灣 NFT & 區塊鏈產業

這是我第一次在 Matters 寫文章。我生活在台灣,初接觸 NFT 和區塊鏈產業,因此有了想通過文章、分析的方式,紀錄當下所觀察到的產業現況,以此作為我第一次在 Matters 創作的文章~

先簡單介紹下自己:我在海內外從事藝術策展與文創開發約有5-6年時間,待過畫廊,也參與過展覽館、美術館、博物館相關的策展工作。

我接觸到 NFT 和區塊鏈產業時間不長,僅僅幾個月就深深被吸......我認為 NFT 不但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趨勢,也具有改變藝術創作、文創產品市場遊戲規則的可能性,能夠為各種類型的創作者帶來影響。

但以我觀察,無論是哪種 NFT 項目,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社群經營」,下面會深入談談。先從我對整個產業的理解說起。

以下內容分為兩部分:

  • 第一部分:「台灣區塊鏈產業分析」
  • 第二部分:「台灣 NFT 產業分析」

文末我會基於分析,簡述我根據在藝術產業工作的經歷,提出一些 NFT 平台社群經營的理解和想法。



台灣區塊鏈產業分析

以下從 「PEST」(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四個外在因素著眼,分析我對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看法:

  • 政治 (Political Factor)

台灣政府對於區塊鏈技術整體而言是開放的,並且參照國外(愛沙尼亞、英國、杜拜等國家)的態度,把區塊鏈技術視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環。例如,國發會曾於2018年宣布,將協助各部會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動公共事務。

然而,目前相關的政策尚未完全跟上產業趨勢的發展。特別是在金融領域,政府為了防止數字貨幣交易被當作洗錢工具,於2021年頒發「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這直接導致台灣一些交易所關閉,也對一些 DeFi 相關的公司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但是台灣政府對於區塊鏈產業的支持依然持續,也鼓勵區塊鏈技術在其他產業有更廣泛的應用。目前經歷的波折或許可以看作政策與新技術相互磨合的過程,並且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 經濟 (Economic Factor)

區塊鏈產業在台灣新創的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研究團隊統計,2015-2021年期間,區塊鏈領域獲得投資的已揭露金額總計2.6億美元,約佔新創獲投金額的6%。

投資的案件當中,有42%(31件)的投資事件有海外機構參與,可見台灣的區塊鏈公司國際曝光率不低。雖然近兩年的投資額度略有下滑,但在這方面台灣與世界的趨勢是相同的。

自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台灣的經濟也受到衝擊。起初各國政府以量化寬鬆應對,台灣政府也調降利率,打破金融海嘯以來的歷史新低。但是今年起,美國率先升息,台灣也可能為了應對通膨提出相應政策。

就區塊鏈產業而言,可能隨著金流轉向,加上許多新創無法度過環境變動的影響,一些公司會因此關閉。但是存留下來的,將會是商業模式趨於成形或者已獲得更多投資資本的公司。

  • 社會 (Social Factor)

依我從生活中的觀察,2017-2018年左右,伴隨當時眾多公司發行 ICO 的消息,台灣社會才開始圍繞加密貨幣的話題進行討論。

及至2020-2021年,大眾開始重視區塊鏈技術在加密貨幣之外的應用,比如 NFT、DeFi、GameFi 等等。特別是 NFT 近年因為國際品牌、知名人物紛紛參與其中,吸引了更多普羅大眾對區塊鏈產業的關注。

雖然很多人對區塊鏈產業涉入不深,但社會的態度已經從起初比較被動與不理解,轉變為積極認識,而且普遍意識到區塊鏈與個人生活的關聯性。

隨著各種技術應用的開發,區塊鏈與人民日常生活產生緊密的連結,比如藝術、娛樂、投資、遊戲等方面,這將引發社會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 科技 (Technological Factor)

根據 Forbes 的一篇報導,區塊鏈與物聯網的整合,將是今年開始的重要趨勢之一。台灣目前以產學結合的方式為主,例如台灣區塊鏈大聯盟與交大區塊鏈研究中心的合作。這方面還在發展初期,相關的應用方式都還在摸索,目標是加值區塊鏈技術在各項產業的應用。

此外,由於區塊鏈產業會產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綠色化」區塊鏈將是產業內的重要方展方向。

比如,台灣的 NFT 交易平台 akaSwap 成為亞洲第一個以「綠能區塊鏈 Tezos」 為基礎的多功能藝術品交易平台。如此不但降低能源消耗,也為買賣者省下更多交易手續費。


台灣 NFT 產業分析

台灣 NFT 產業是從 2021 年才真正興起。雖然當前 NFT 項目百家爭鳴,但我認為真正有永續性的項目應該建立在「創作者、經營者、消費者」三者之間的穩固關係之上。以下簡述這三者在台灣的現況:

  • 創作者

台灣的創作者(特別是數位藝術創作者)是最早投入和關注 NFT 產業的人群,例如數位藝術家王新仁和吳哲宇的作品,在2021年正式登上 NFT 平台 art blocs (此平台審查制度嚴格)。

其中王新仁很早就將作品發表在 Tezos 區塊鏈,並且以台灣地景作為創作題材;吳哲宇也在此前也將作品發表在 OpenSea。隨著 NFT 熱潮興起,他們也迅速成為第一批竄紅的創作者。

然而,數位藝術創作者僅是台灣創作者的一小部分。目前有更多不同類型的創作者逐漸投入 NFT 創作,比如音樂、文章、插畫等類型的藝術。

這些早期投入的創作者的共同特點是,他們的創作價值原本在 Web2 的環境下被遠遠低估,因為他們的作品很容易透過電腦技術複製和傳播,並且他們的「聲量」也比較小,無法與中心化的體制或者平台抗衡。

但是 NFT 的出現能夠重新賦予他們創作價值,並賦予每件作品不可替代的獨特性。

還有另一批是在 NFT 技術下因應而生的創作者。他們是廣泛意義上的創作者,即不一定專精於某個藝術創作的技術,卻因為 NFT 技術的加持,讓他們原創的產物(例:日常照片、文字、影片等等)具有獨特性,因而加入創作者的行列。

這些人就是普羅大眾,他們起初甚至不認為自己的創作能擁有交易價值。

  • 經營者

台灣當下很多項目都在發行 NFT ,並且隨著平台的成長(如 OurSong、Lootex、akaswap 等),獨立創作者也能直接發行 NFT。發行雖容易,卻不可忽略經營者的重要性。

如果用傳統畫廊或者美術館的經營模式做類比,「經營者」就是介於藝術家和收藏家之間的第三方,負責經營收藏家,幫助藝術家和收藏家建立互動,甚至要協助藝術家為作品「講故事」。

同樣,發行 NFT 只是創作者進入市場的開端。如果要使 NFT 專案能長期發展,需要有效的經營與買家的關係,並要維護自己的買家群體。

創作者也可以身兼經營者,但是他們如果把精力全部投入經營工作,很可能沒辦法穩定產出創作。

此外,經營者也扮演宣傳、策展、銷售等方面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專業素養。所以經營者(無論是 NFT 平台、藝術家經紀人、策展人...等等)在 NFT 項目的可持續性當中,理當扮演重要的角色。

  • 消費者

台灣目前的消費市場對 NFT 的認知主要還是基於一些名人相關的新聞或者獵奇的話題。根據DailyView 統計,2021-2022年初,台灣最具討論度的前三名 NFT 分別是:

路吸派(發行方:謝和弦)、Phanta Bear(發行方:周杰倫潮牌)、OnionMeta(發行方:網紅洋蔥)。以上全部都是名人效應伴隨的熱度。

這些熱度可能不會長久,創作者最終需要的是類似 Kevin Kelly 提出的「1000 True Fans」。他們是一群忠誠消費者,也可以稱他們為「收藏家」或者「粉絲」。

這些消費者能夠長期支持創作者,並且在 NFT 的加持下,這些人不只參與作品的買賣,也能參與創作者的成長,甚至主動為創作者做宣傳。這些消費者直接影響了作品的價值。

  • 小結

NFT 在群眾當中引發了追逐熱潮,也起到普及化作用。熱潮過後,哪些項目能夠持續下去?

個人認為,是在「創作者、經營者、消費者」都成熟的條件下,當作品能體現價值,經營者能把故事說好,消費者又能理解收藏 NFT 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看作投資標的,這樣的 NFT 項目才有可能持久。



結語

以上是根據我對台灣區塊鏈與 NFT 市場的理解,又基於我過往在文化藝術產業工作的經驗,總結的一些想像和看法。

最後補充我對近年崛起的 NFT 平台在社群經營方面的想法:

我認為前面提到「創作者-經營者-消費者」的三角關係,是穩固長久的 NFT 平台的基礎。

社群經營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廣納社群用戶,並幫助創作者建立信心,給予他們發聲(不受任何中心化主體干預)的機會。作為平台方,應該以多種形式鼓勵創作者創作,比如發行治理代幣作為獎勵。總之,是要讓創作者從作品中得到收益,發展出穩定持續的創作產量。

平台方也應該協助創作者經營自己的群眾,讓這些初期創作者(往往身兼經營者的角色)懂得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來經營。Web3 的創作者在社群經營方面,要運用 Web2 的多樣化渠道與用戶和非用戶交流(FB, IG, Twitter, 等等)。

此外,不論是平台方或者創作者本身,都有責任向社群普及 NFT 的收藏價值與意義,培養出擁有收藏家思維的消費群體。雖然 NFT 具有投資(與投機)價值,但收藏的意義絕對不止如此。

最後,我想經營社群(特別是 Web3 社群)的主要原則應該是少干預,多鼓勵用戶自發自治,並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活動提升用戶參與度,讓用戶本身成為平台宣傳的最好管道。


後記

這是我第一次在 Matters 寫文章。我並不是什麼專家,初接觸 NFT 和區塊鏈產業,因此有了想通過文章、分析的方式,紀錄當下所觀察到的產業現況。期待在 Matters 社群結交各路好友,和你們多多學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