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正隨筆
品正隨筆

財經傳媒三十年老兵, 歷任香港經濟一週社長/道瓊斯中國地區總編輯, 在香港成長, 在內地創業, 在美國上市, 曾旅居英國, 但最愛在台灣流連,

理財#2 為父母理財的實際安排

以自己親身體驗做例子, 如何為父母做好理財規劃, 免卻可以避免的煩惱及担心; 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為子女理財, 但和子女相比, 其實父母的理財需要更需要我們花心思. 我們該訓練子女有獨立自理的能力, 包括理財, 但父母已把一生貢獻給我們的成長, 我們至少應努力令他們可以有免於徬徨的晚年

理財其實是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如其討論太多的理論,倒不如分享一下具體的實戰安排。今次想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為自己父母理財,尤其是在父親因為腿傷提早退休前後安排的退休計劃。

 

理財,我們可以先這樣總結, 之後才另文講解理金流:

  • 其實無論投資增值/保障等和現金流有關與否,投資是希望建立起工作收入外的穩定現金流收入;
  • 保障就是防止因為突然而來的意外,影響到現金流的穩定性。

 

出身在獅子山下的年代,我的童年記憶是由山邊木屋開始,曾經經歷過住所滲風漏水,年幼時終於上到公屋時,當日去收樓的時候,父親心情很好,買了一個雞蛋糕給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個蛋糕的味道。

我其實不覺得自己兒時特別窮,因為眼前其他人都差不多。不過,我是記得父親在我9歲的時候,為了買本學校老師指定的字典而如何左思右想。所以自從很年少開始,便一直在想,如何可令家裏財政狀況穩定一點。

 

我93年中文大學數學系畢業,同學都去了教書,我四年大學生涯都是教夜校,但我沒有想過教書,當年教書已有17,000港元以上月薪,但我選了做記者,當時月薪是6,300,差點把父母氣壞了。沒有什麼特別想法,但就是覺得也許人生很多計劃需要計算,但工作佔了人生黃金時間的大部份,如果不喜歡,便很難投入;如果不能投入,人生也未免太慘了。

 

一直感激93年自己所作的決定,過去這麼多年都喜歡自己在從事的工作。

 

正正因為起步的薪金低,我習慣把每個月的收入拿一大半回家,但在創業期間,一度「斷水斷粮」,有一年多沒有辦法給父母家用,令家中的財政又再變得不穩定,後來當公司財政情況比較穩定後,從事體力勞動的父親也準備提早退休。當時我便一直在想,如何可以令父母有較穩定及可以跑嬴通脹的現金流

後來我想到一個辦法:用給父母的家用來供一層樓,把物業出租,租金作為父母的家用,至今十四年了, 自己過去的供樓開支很穩定,都差不多, 但每月父母每月的租金收入已累積升了近八成。


 

之後考慮的是,萬一我出了事,兩位老人面對未供满的物業怎辦?因此,買了一份小保單,保額就是物業的按揭貸款,另外, 當時父母仍然不足60歲,還可以購買醫療保單,便急不及待為父母買了醫療保單,但當時明顯考慮少了兩個問題:就算買到,醫療保單可以保到多大年紀?如及如何安排每年的保費?

 

不經不覺十年多,期間兩老健康都出過一些小問題,但保險索償肯定抵不過已支付的保費,但保險的確改變了老人家的習慣。記得有一次母親突然腰椎間盤突出,我人在上海,父親即時找家庭醫生安排入私家醫院,那次我媽住了一個星期多醫院。如果沒有保單, 父母肯定會去公立酒院輪候

 問題是,兩年前父母都步入70歲,原有的保單都有受保的年齡上限,而且十多年保險使用經驗都令我們反思,其實如果只是小毛病的入院費用,如幾萬元內的開支,其實不一定需要保險保障,反而最需要計劃的是,如果出現意料之外的大額醫療開支,以及可續保至100歲。

 

針對以上的兩個需求,因為父母已有兩份已投保的保單,根據自願醫保的條款,把父母原有的保單改為自願醫保,因為自願醫保可以保證續保至100歲,同步各加一份有10萬元墊底費的高端醫療,賠償上限1,000萬。

 

10萬元墊底費中,部份可由自願醫保來支付,重點是加入高端醫療是為了應付一些將來可能出現的高額醫療開支。

 

以租金代替家用,支持日常現金流,兩份醫療保單保障醫療開支,如果還有未做完的,反而是如何保證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持兩份醫療保單?

 

答案可以是物業租金,事實上目前租金的收入也是足夠,或再準備一份有派息分紅的儲蓄保單或年金,在若干年後由保單派發的收入來支付每年的醫療保費開支。

整個過程的安排都是邊做邊思考調整, 現在可供利用的產品比起十多年前已好很多, 拙文只是分享一些思路歷程

當然,作為子女, 為了令兩老安心退休。可能更需要做的是,不是多少份保單, 而是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