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 Hsu
Raymond Hsu

如何用使用者研究報告清楚呈現UX Side Project - 作品集實作範例分享

(编辑过)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寫給跟我同樣是非本科系想要轉職UX的人,你可能在思考如何有脈絡地整理自己的Side Project,或是在想如何撰寫研究報告,也可能在思考如何說明自己在Side Project中的角色與UX工作內容的連結,這篇文章會從實作的角度切入,分享我個人的小小經驗,具體地用實際的專案來加以說明。


雖然我靠著這份作品集,找到了我的第一份UX工作,但我的自身資歷尚淺,在撰寫這份研究報告時,我尚未進入過UX業界工作過,如果你發現報告撰寫方式有誤,也非常歡迎跟我說。◕◡◕。)ノ我會非常感谢,而在製作的過程中也受到很多人的幫忙及指點,想說也順便幫自己留下這個專案的相關紀錄以及製作歷程,希望能對正在整理UX作品集的大家有所幫助

一、前言

關於這個WTM x I-LIFE 專案的開始緣由,在這個專案的發起人 鮮瓶的Medium有寫過相關的文章,如果對這個專案開始的原因有興趣的話,也歡迎點擊下方的連結去看更詳細的說明。
成立WTM X 夢想騎士專案的緣由

簡單來說,我們這次的Side Project主要是幫一個非營利組織I-LIFE去做官網的改版及重新設計,在改版過程中,會帶入設計思考的流程,而這份研究報告主要是將起初的需求訪談到解決方案的發想做一個完整的陳述。

二、研究報告實例

當初,在撰寫這份研究報告時,主要就是希望將這份報告放進自己的作品集使用,所以便希望能按照業界撰寫研究報告的方式來撰寫,因此參酌了許多前輩的文章,從內容架構上參考了UX四神湯 鄭婕的文章以及AJA 大予創意的簡報,以下的兩篇文章都非常推薦大家去閱讀,一定會收穫滿滿 💪💪

使用者研究報告實作經驗分享


提升研究報告的影響力 - 以 AJA 大予創意的簡報為例

在做完使用者研究之後,如果你的研究目的包含跟管理階層溝通並取得共識,那麼書面報告會是非常重要的分享形式。一份能夠讓局外人也能夠看懂的報告往往會對高層主管帶來莫大的幫助。如何將報告的閱讀體驗優化,強調最重要內容,會是提升報告影響力的關鍵。本文…

styleme.pixnet.net


參考了上述的文章後,我將這次專案的研究報告列出了主要架構,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如下:

1. 執行摘要
2. 研究目標與背景
-專案背景、需求訪談、研究目標
3. 研究方法
-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受訪者招募、受訪者簡介、研究限制
4. 研究成果
-人物誌(Persona)、設計洞察(Insight)、設計觀點(Point of view)、我們如何(How Might We)、未來展望(解決方案)

以下就分別來說明研究報告四個部分裡面的內容

1. 執行摘要

執行摘要的放在第一部份的原因在於,讓閱讀或是聽你簡報的人可以快速地了解整份簡報的大致內容,所以在裡面放了如下的內容:

  • 簡報簡述:簡述寫在標題旁邊,說明的內容是這張簡報所要傳達最重要的訊息。
  • 專案背景:讓閱讀者可以了解這個專案希望達成的目標及效益是甚麼。
  • 面臨問題:讓閱讀者理解目前遇到的問題是甚麼以及為何需要開啟這個專案。
  • 提案方向:列出我們透過使用者研究所找到的洞見(POV-Point of View 設計觀點),以及根據這個洞見發想出來的點子方向。(HMW-How might we我們如何…)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執行摘要

2. 研究目標與背景

說明完了執行摘要,就會進入到專案的細節部份,研究背景要說明清楚為何業主會開啟這個專案的原因,研究目標是要說明執行研究希望達到的目的是甚麼, 以及能為業主帶來的效益。

專案背景

  • 專案背景裡面特別強調這個專案起初遇到的問題,來說明為何需重新建立一個網站的原因,所以在簡報中分別呈現業主與我們訪談時所說的原話,以及我們轉化過後,認為業主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背後的需求。
  • 例如業主提到以往認識夢想騎士的人,都以為是做冒險體驗教育,不能理解為何要向他們募款,沒有意識到夢想騎士跟I-LIFE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像上面的這個問題就可以將其轉化為「舊有網站造成使用者混淆,所以希望專注建立一個I-LIFE網站」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專案背景

需求訪談

在專案開始時,我們便與業主進行需求訪談,針對業主所提到需求進行分析,提取主要概念,當作我們建構網站的主要方向,所以這邊跟先前的邏輯相同,羅列出業主的原話,以及我們轉化過後認為業主建立網站希望達成目標。

例如我們在需求訪談時,發現業主多次提及「希望大眾能真實理解青少年心理議題」或是「進網站後能看見這些沉重以及接納」等相關訊息,我們將業主提到的需求轉化為「找到捐款人與半熟大人這個議題的連結的共鳴」,將業主的需求提高到比較抽象的層次,讓我們在後續進行研究或是發想方案時不至於完全受到限制,也不會過於廣泛導致沒有明確的方向。會這麼做的目的在於,我們不希望只是單純依照業主的表面需求做一個網站,而是希望從業主真正的需求出發,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解方。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需求訪談

詳細關於需求訪談前置作業及需求訪談的紀錄,可以觀看我的夥伴Mao所寫的超詳細文章👍

WTM x I-LIFE 專案02.-需求訪談前置作業之制定訪談內容及工具

WTM x I-LIFE 專案03.I-LIFE 需求訪談

WTM x I-LIFE 專案04.-需求訪談後續,如何聚焦團隊共識


研究目標

接續著上一張投影片我們所找出業主真實的需求,來導引出我們這次專案所希望達成的研究目標。

以這次的專案為例,除了最基本的網站需求,同時要透過使用者研究去了解一般捐款人在不了解I-LIFE的情況下,會去注重哪些層面的內容,才能讓潛在捐款人對這個議題產生共鳴,進而捐款或者是採取其他行動例如訂閱電子報、粉專按讚等等。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研究目標

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部分主要是在說明為何專案選擇了這些研究方法來進行研究,包含了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受訪者招募、受訪者簡介、研究限制

研究問題

在說明研究方法之前,要先將我們需要了解的研究問題羅列出來。研究問題會依據研究目標來設定,由於研究目標是比較高層次且抽象的,所以會需要更具體的研究問題,然後透過調研來回答這些問題,才能確保我們進行使用者研究時是依照研究目標去進行,不至於做研究做到後面時,偏離了一開始設定的方向。

比方說我們的研究目標是「如何讓捐款人產生共鳴並進行捐款」,就可以捐款行為拆解成「進入網站時感受到的品牌印象」、「評估捐款組織的可信度」、「實際捐款的體驗」等等,這些就會轉化成比較細節的研究問題,我們就可以透過後續的使用者調研來回答這些問題。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依據不同的研究問題,我們選擇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研究,希望從中了解捐款人對於網站的需求及想法。除了一般常用的質化研究方法,也採用第三方的量化資料來佐證網站使用者的代表性。

比方說,我們想要了解捐款動機,選擇的是深度訪談,而不是用游擊式訪談,原因在於深度訪談能讓使用者有更多的時間闡述捐款的動機以及脈絡;如果是想了解品牌印象及捐款流程,選擇的是易用性測試,利用任務設計的方式模擬情境,讓使用者直接操作業主的現有網站。

(補充說明,訪談部分有一位是採取線上訪談,用戶測試是直接寄送任務請對方完成,並非採取放聲思考法,所以在用戶測試的數量上並未將其算入,才會比深度訪談的人數來得少。)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研究方法

受訪者招募

在受訪者的招募條件部分,是根據我之前在台科大上過的<服務創新與設計>課程,王思如老師提到的受訪者篩選地圖,目的在於希望在招募之前,能透過不同的篩選標準,比方說性別、捐款方式、捐款頻率等,來招募多元的受訪者,以達到樣本的代表性。但我們也設定了一個條件是受訪者需為「有從事過捐款行為者」,主因在於我們的研究目標是設定為「了解潛在捐款者」,而有從事過捐款行為者也比較能針對我們所列出的研究問題進行回答,例如過往的捐款行為及動機等等,所以才會在受訪者條件上特別限定。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受訪者招募條件

研究限制

這次專案的研究限制主要在於招募受訪者方面的問題,所以這部分的簡報同時說明了受訪者在篩選地圖上的分布以及研究限制。

選擇在受訪者招募之後放上研究限制的原因在於,這次招募只有招募到五名女性受訪者,從性別上來看,可能會遭到質疑不夠具有代表性。為了回應這個問題,除了說明招募時間較短只有兩個禮拜,公益性質的專案也可能產生影響,因為很難提供車馬費、訪談費用等,所以在招募受訪者的難度提升不少。

另外一個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在第三方的量化調查報告可見端倪,是因為有進行捐款者大多為女性,所以在招募受訪者的過程確實有可能發生性別比失衡的狀況,因此在研究報告中,選擇在研究限制的地方說明此現象。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研究限制,圈圈大小代表受訪者的數量

受訪者簡介

說明完受訪者在篩選地圖的分布後,比較細節地來介紹各個受訪者特性,同時註明不同受訪者在捐款頻率上的分布,原因在於翻閱文獻的過程中,「捐款者對非營利組織課責行為之認同度與捐款意願之研究」論文中提到捐款頻率在捐款意願的表現上,有顯著性差異,所以當初在設計研究問題時,就把捐款頻率當作一個特別重要的指標。

起初在問卷調查時,為了方便進行調查,是透過時間來進行捐款頻率上的定義,在經過使用者訪談過後,為了更好將使用者進行分類,所以這邊說明的捐款頻率定義並不單純指時間上的差異,而是加入使用者捐款的情境脈絡,將「隨機捐款」跟「不定期捐款」區分開來,隨機捐款的定義是不會特定有捐款的想法,比方說看到捐款箱就捐;不定期捐款的定義是有捐錢的想法,但是不會固定時間捐款;定期定額捐款的定義就跟字面上意思一樣,是會固定在某個時間進行捐款,比方說一個月固定捐3000元給慈善團體。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研究簡介

4. 研究成果

前情提要了這麼多,終於要進入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的部分了(灑花~

在這邊我將研究成果拆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主要的設計觀點,另一個是其他的設計洞察,主要的設計觀點中包含了人物誌(Persona)、設計洞察(Insight)、設計觀點(Point of view)、我們如何(How Might We)、未來展望(解決方案);其他的設計洞察則是包含了進行易用性測試時,使用者對於網站及捐款流程的回饋。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Persona、第三方資料佐證


人物誌(Persona)

第一個部分是被許多人詬病的Persona XD,但這裡會選擇放置Persona的原因在於能讓業主對於一般大眾捐款人的樣貌能有所理解,這也寫在當初的研究目標之中,畢竟業主沒有參與到訪談及分析的過程,透過Persona可以給業主一個大致的輪廓。

而我們的Persona除了這次利用五位受訪者的共同行為,歸納出來的質化資料,也搭配了第三方的量化問卷資料來加以佐證,比方說女性、年齡是在30-40歲之間、不定期使用信用卡捐款等等,說明我們建立的Persona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夠確立本次I-LIFE網站的設計對象。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設計洞察


設計洞察(Insight)

設計洞察的部分主要來自使用親和圖法所得出的洞見,一個好的洞見需要有足夠的訪談證據加以支持,所以重點在於呈現我們如何得出最主要的洞見,便是來自於各個受訪者在訪談中所說過的話語,經由推論找出這些話語背後隱藏的共同點。

比方說,我們發現不只一個受訪者提到在瀏覽網站時,會很重視個案對於協會的回饋,或者是大家參與活動後是否認為這個活動有所助益,這幾個指標,會協助受訪者判斷捐款組織是否有將捐款人的錢善加利用,都會直接影響到捐款的意願。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設計觀點

設計觀點(Point of view):

設計觀點的部分是包含了三個東西,就是使用者、需求、洞見,理論上這三者彼此會相互呼應,Persona的人格特質會連帶影響到需求跟洞見,所以要將Persona、需求跟洞見統整在一塊一起呈現,讓業主明白我們是如何產出形象網站的設計觀點,會透過這個設計觀點來發想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我們的Persona是實事求是的個性,所以在瀏覽網站就會比較重視實質的改變,而非幫助多少人這種單純的數字,背後原因是因為在乎自己捐出去的錢是否會對捐款對象達成實質幫助。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我們如何(How Might We)


我們如何(How Might We):

HMW的部分主要是從設計觀點進行拆解,利用「我們可以如何..」的句型,轉換成幫助發想的問句,一個好的HMW,不能太窄導致限制住了大家的想像,也不能太廣導致發想的方向過於發散。這個部分因為在帶討論的過程中,大家發想的非常踴躍,產出了非常非常多的HMW,所以有在重新收斂,讓大家分類出一個大致HMW的方向,為了完整呈現思考脈絡,才會將HMW的方向及原本大家發想的HMW同時呈現在投影片中。


未來展望(解決方案)

根據方才的HMW,進行發散思考,展開各種可行、瘋狂、有趣的點子,最後篩選出來有可能在網站中實現的點子,有比較簡單的像是呈現Before&After;也有比較有趣的像是來網站的人來玩半熟大人小遊戲,讓其更貼近這個相關議題;也有瘋狂的點子,像是捐款積了多少陰德之類的XD。

這個部分之所以會命名為未來展望,原因在於這次專案的網站是使用Wordpress,有許多功能上的限制,加上也有時程的壓力,所以便透過研究報告提供給業主進行參考,如果未來業主有足夠的資金與時間,便可往這個方向去進行網站新功能的開發。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其他設計洞察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其他設計洞察,礙於篇幅,這裡只呈現兩張投影片來說明


其他設計洞察:

對於業主來說,針對使用者的網站回饋去進行調整,會比開發新的網站功能,所耗費的成本比較小,可行性也較高。所以除了提供功能發想的點子外,也將進行易用性測試時收到的回饋,無論是針對頁面資訊呈現或是捐款流程,分別列了8~9張的投影片,向業主說明使用者的回饋。

這邊介紹我讀痞客邦文章時學的小技巧,在研究報告中呈現使用者回饋時,可以將正面回饋優先說明,再說明其他可以改進的地方,比較能讓業主能接受這些回饋,進而在後續官方網站的開發上認同我們的調整。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其他設計洞察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其他設計洞察,礙於篇幅,這裡只呈現兩張投影片來說明

關於我們如何完成訪綱及進行使用者訪談的活動紀錄,請看下面這些文章👇

WTM x I-LIFE 專案05.-使用者訪談問題發想

WTM x I-LIFE 專案06.-使用者訪談


三、作品集調整

花了很長的時間,終於說明完整份研究報告的架構及內容了,那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問題,對於業主所進行的研究報告,那到底能不能直接將這份研究報告中直接拿去當作品集呢?

這邊的建議是要稍微調整,主要會依據你所投遞的工作內容,來強調自己在Side Project中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是設計工作坊的人?還是貢獻想法的參與者?來讓你的面試官可以更了解你的能力跟這份工作的匹配程度。

以我為例的話,是這個專案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員,負責了需求訪談、工作坊帶領、研究報告撰寫等工作事項。由於帶領工作坊這件事情,我認為是一件蠻重要的事情,事前也花費相當多的心力去進行設計,所以有獨立放置一張投影片來說明我在工作坊裡面安排甚麼樣的內容,來導引大家完成這次的專案

至於安排的位置,如果是在面試的情境下,我的規劃是放置在執行摘要的後面,目的在於執行摘要是先讓面試官對於專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接下來再說明我在這個專案所扮演的角色及負責項目,讓面試官清楚你的能力是否與這個工作所需的能力有所匹配。

關於作品集調整這個部分,是因為當初完成研究報告後有參加作品集健檢,很感謝數字科技的資深研究員阿葉給予許多的寶貴建議,無論是報告用語的準確性,或是建議我在報告中特別強調說明專案角色及負責內容,真的是超級大感謝。◕◡◕。)ノ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專案角色以及負責內容
WTM X I-LIFE 專案使用者研究報告-工作坊流程,帶領工作坊時用到的各式工具


以上就是我如何將使用者研究報告的部分進行整理的過程,其實按照架構去進行撰寫,花的時間其實並不如我想像中的那麼長,大概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就做好了第一版,真的要歸功於每個週六一起參與工作坊的大家(超級感謝Genie、Phoebe、Jessie、Twan、Jing、Brent、Yun、Mao,你們超棒。(^o^)/)讓我有這麼豐富的資料可以去撰寫一份蠻完整的研究報告。

後續也微調了不少次,或許真的沒有完美的作品集,只有不斷修正改進的作品集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的話,歡迎鼓掌拍手(好人一生平安,滿足我的虛榮心XD)又或者如果你有讀到哪個地方有問題,或是覺得可以這篇文章有哪裏需要調整改進的地方,非常非常非常歡迎跟我聯絡或是留言,這比拍手更讓我喜歡(●’◡’●)ノ

關於 WTM

Women Techmakers TW Region(簡稱 WTM) 是 Google 為科技產業女性提供能見度的一項計畫,WTM Ambassadors 與成員們會不定期舉辦女性有興趣的科技活動及軟性議題,希望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產業,若男性對活動有興趣,也歡迎來參加。

本活動支持『多元與共融 Diversity & Inclusion (D&I)』的思維,請帶著友善與同理心前來參與活動。

歡迎追蹤我們 →Women Techmakers Taiwan

另外我們還有 UX Support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xsupportgroup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