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家
而家

佛西

捍卫生活

终于明白了妈妈这几天情绪不好的原因,原来是又和爸爸吵架。虽然他们经常吵架,可是每次陷入到这样一种氛围时我就感到难过。听着朝夕相处的人用最恶毒的话来刺痛对方,彼此折磨,不过悬着的心也终于有些安定,因为这仍然是在他们之间相处的固定轨道之中。这两天一是看到不少关于社会学者对超龄农民工增多关注的呼吁。

终于明白了妈妈这几天情绪不好的原因,原来是又和爸爸吵架。虽然他们经常吵架,可是每次陷入到这样一种氛围时我就感到难过。听着朝夕相处的人用最恶毒的话来刺痛对方,彼此折磨,不过悬着的心也终于有些安定,因为这仍然是在他们之间相处的固定轨道之中。

这两天一是看到不少关于社会学者对超龄农民工增多关注的呼吁。另一个是在豆瓣上看到一本以大学生出路之谜为题的著作的评论。我认为这两者都是无聊的社会学研究。前者是老生常谈,从目前的内容来看,在面向大众的传播中弱化了学术性,那么它在本质上不过是将大众,或者说底层的心声借由学者之口说出而已,算不上真诚的学术研究。后者我没有看书,但从题目和这篇评论来看,也同样是一个问题导向的研究,但是在问题的紧迫性上恐怕远不如前者。我会把这两个研究放在一起,应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是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可以被言说的问题,并且符合主流价值观。但恰恰是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迎合让人感觉稍微的不对劲。且不谈农民工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主体,作为一个一直以来即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对问题的处理上均未有多少进展的文章只能有转移视线的政治作用。简而言之,这已经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一个行动问题。另一个对大学生的社会学研究,因为尚未看过内容,那么仅从标题而言,它是一个背离社会学想象力的研究,原因在于它对社会的预设,蕴含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如考上大学就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就会实现阶层跃迁。只有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本书题目中的问题才足以成为问题。

这是一段时间我所感到的无聊,生活的异化。当学校成为提供或者维持阶级的工具,当身边的人只是达到目的的工具,生活本身就变得无聊,或者说,已经没有了生活,它变成政治或者利益。因此,捍卫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忘了具体什么时候看到,清华(还是北大?)的学生贴了一张捍卫生活的宣言,呼吁吸取纳粹教训,在专断的政治环境中的保持自身清明。我深以为然,生活已是我们生命的最后意义。

回到日记本身,晚上又很难入睡,于是迫于压力思考文章问题。虽然中间一度怀疑技能概念的意义,但好在终于有了一点进展。首先是技能与技术的关系,这是一个错误的开始思路,因为关系太复杂,甚至你也可以说没有关系。因此最为重要的是技能的意义,我认为它是具有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行为者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但是过程不宜复杂。它最核心的是人对自身确定性的把握。其次是技术带来的去技能。这要相对简单得多。我将其分为三种。首先是直接的技能弱化,如早期工厂流水线对工人的技能压榨。一位重复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劳动者,他的技能是完全被限制的。其次是间接的技能弱化。这是随着工作制度的完善而出现的,表面上劳动者获得了一些技能,比如操作具体器械的能力,掌握相应的知识。但是同样地,这些技能无法支撑他的生活,也就是新的技能其实并未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所以仍然有不少痛苦的时刻。最后是劳动替代中的技能排挤。今天技术,或者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已经能做很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事情,那么对于掌握这些技能的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呢?如我们可以自己抄一段文字,但是现在有机器也有些,并且写的很漂亮公正。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写呢?我的答案是没有必要自己写,但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使用这些“空余时间”的事情,或者发展其他的技能,因为这是一种完全的去技能化。虽然免不了经受痛苦折磨,但是存在新的技能建立起的希望。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