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同情心、瘋

野人
·
·
IPFS
·
就只是吐槽,可能講出來就好了,心情垃圾放在心裡不好,拿出來丟在別人身上才好。

我是經常會被誤解的那類人,應該不是因為語言能力不適合表達,畢竟聊到投機能聊整晚,只是複雜的東西或者跟「大眾」不一樣的想法,有時候就算表達出來也懶得解釋,因為以我的經驗來講,就算細緻地解釋過,第二天也會被原原本本地忘掉,然後再次把社群媒體上讀到的垃圾想法套用到我身上。

昨天誤吞一口壞掉的牛奶今天烙賽一整天,又不想多講話又不想講這件事好像在情緒勒索,有時候覺得同情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對方因為一件完全無關的事而改變對原有事件的不滿態度,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理解你的處境,但實際上到底是原本的態度本來就多餘,還是之前在遷怒於想像的預設中你沒有烙賽的處境呢?所以我通常不太會同情別人,也會儘量避免講出需要被同情的事,一個人對A事件有想法a,卻因為毫無關聯的B事件而改變自己的想法為b,這在我看來很不可思議。但其實多數人的想法a並不單純來自事件A,而來自對事件A背後整個世界觀的妄想,在心裡想像出一個根本他媽的就沒打算了解過的你,再得出一個想法a來。這種事我就真的沒辦法解釋,要是對方讀得懂我的解釋,那根本就不會憑空想像出一整個強加在我身上的垃圾世界觀,要是讀不懂,就連這段話都會一樣誤解。

以前那些一起學哲學的同學裡面有不少聊得來的,至少能理解一些稍微複雜一點的想法,但是那些人也逐漸被社會歸化,倒是沒什麼對或錯,只是會有點無聊,或許像尼采一樣瘋掉還比較有趣,又或者根本就還不配瘋掉。


我忘記之前在哪邊寫過,同情心或者可憐別人都是很多餘的情感,它們本質上就是對於你自己擁有對方沒有的東西的一種炫耀,其背後所隱喻的是「我擁有的東西你也理所應當擁有」。這跟想要幫助別人的情感不同,真正幫助的情感與「我」無關,是施加幫助的人認為被幫助的人原本缺少的東西,而不是「我有你沒有」的東西。

所以同情心跟同理心完全是兩種機制,同理心是依對方的視角理解事件,同情心則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猜測對方需要什麼。就好像給一個想要看書、餓了兩天肚子的乞丐送了一件華麗的風衣,出於同情心的幫助,真正幫助到對方的情況完全出於偶然,而不是出於「同情心」本身。


最近不會很想要講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走過狗屎運的廢文
5 篇作品
偶爾讀到好玩的東西才會寫一下的讀書札記
11 篇作品
沒有用的日常理念
5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