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民
王庆民

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希望为没有话语权的边缘人群发声者;致力于改善民权民生,做些实事

严歌苓《陆犯焉识》书评(5):友情的虚伪与“人群的强大”

   回到祖国,陆焉识成为了大学教授。这让他有了把美国自由生活“搬运”到中国的条件。相对于那个不自由的家,陆焉识更愿意和留洋的同学在学校和咖啡馆谈笑,谈时事、交朋友。这也是知识分子的乐趣:既想要独立,又喜欢凑热闹。

   但这自由快乐并不持久,知识分子间的友情也并不那么真实。民国的社会风气虽开放进步,但文人相轻、抄袭腐败之风,也是盛行的。

   那位在美国相识、后来影响了他半生的大卫·韦同学,软磨硬泡的让陆焉识帮他学术抄袭。陆焉识起初拒绝,犹豫再三准备让大卫抄袭,还要送钱给这位生活拮据的孩子都喝不起牛奶的同学,却阴差阳错的错过了。此后他遭到的报复,让他明白了友情的易变和人性的凉薄。

  他想不到大卫·韦会那么不讲友情、也不讲道理和诚信的写文章谩骂诋毁自己,更想不到那些和他关系友好的学校同事、学生,纷纷疏远他。上海报界也拒绝让他对等的刊文解释和反击。他“第一次看到了人群的强大”,也明白青年人间、知识分子间、同事同学间的友情,都那么的脆弱、虚假、弱不禁风。这或许才是真实的人际关系。那些友谊和快乐,只是飘在人性之恶浊流上的浮萍。

   对于这些,尤其“人群的强大”,我是颇能感同身受的。或者说,但凡经历过友情的破裂、他人的诬陷、群体的排挤,都会与陆焉识有所共情。鲁迅写下《论“人言可畏”》一文,就是因当年明星阮玲玉自杀有感,既批判当年上海滩、文人圈流行的诽谤之风,更直斥人性的丑陋、舆论的凉薄。

   谣言与排挤,是不见血的刀,悄无声息的毁损着人的利益,扭曲着人的认知,切割着人的心灵。那样的痛苦,往往是难以言传的。成群结队者默契的欺凌一个人,即便一句话不说,一件明显欺负的事也不做,也足以形成一种要逼死人的“气场”,让你吃不下饭、睡不了觉,乃至脆弱一点的会自杀。

   而如果人群“动起来”、众口一词,那谎言也是真相、丑恶也是正义、鹿无疑也是马,让你怀疑显而易见的事实、被迫更改完全正确的判断。或者,只有“加入”谎言的人群、成为欺凌又一人的队列中一员,才能再得到人群的“认可”,才能喘息和“重生”。

   这样的事情,我在学校、一些中国三教九流朋友圈、中国自由派反对派的圈子,全都经历过。过程复杂,在此就不详谈了。但这种人性和社会的痼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精神上的癌症,侵蚀着人的灵魂,败坏着国风民风。人类浸泡其中,悲哀,可叹。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