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a
Vida

希望有朝一日能以写作为生

脚下的土地,有古国的浪漫图腾

有朋自远方来,你会带他们去哪里?


打卡长沙这座网红城市,大多数人会想尝一口臭豆腐,大快朵颐一番文和友装在洗脸盆里的小龙虾,又或是溜一圈正古街,瞧瞧盟重烧烤和化龙池酒吧的热闹。


长沙,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杜甫诗中“渡头翠柳艳明眉”的繁华美景,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娱乐之都、网红圣地。古老的长沙历经沧桑,遭尽患难,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见证无数兴衰荣辱,却依旧充满生机。它独特的魅力背后,积淀着一段八百年的历史。


春秋末期,楚国的势力“席卷沅湘”,为当地的古越文化注入新元素,同时也带来中原江汉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楚人占据长沙后,以此为据点,沿湘江而上,深入湘南,继续向南拓展;同时,向东越过九岭山脉,染指赣西,与东南地区的霸主越国对峙。长沙作为楚国盘踞楚南的军事重镇,曾被其控于麾下长达800多年。


下次朋友过来,也许你可以跟他聊聊楚国当初奇异诡谲、纵情浪漫的文化图腾,聊聊屈原被放逐时描述地方风貌的诗句,以及善修饰、美姿容的楚人,还有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尽艰难辟道长沙的故事。本篇文章,将好好说道说道楚国的鬼神信仰与祭祀活动,为读者呈现远古中国的岁月剪影。


不只有美食,可以代表我们这个幸福的地方。


先秦社会中,祭祀作为国家的典章制度贯穿整个政治与社会生活,《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讲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祭祀、战争与王权自古紧密相连。殷商以前的祭祀简单粗陋,并没有上升到“国之大事”的高度。至殷商时期,祭祀趋于庄严肃穆,渐渐形成礼仪形式。《礼记·表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示神,先鬼而后礼。”,殷人原始的神邸崇拜表现出宗教的特质,周人因袭这套宗教体系,将专属祭祀鬼神之事的“礼”,革新为人伦道德的规范:“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西周建立后,祭祀位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之首,处在礼制中的核心地位。


楚人最初作为周人的附庸立国。商代末年,楚人季连部落的首领熊鬻以祭祀火神的身份投靠周文王,念其有功,周成王赐封他的曾孙熊绎丹阳之地,建立楚国。随着楚国国力逐渐强大,周楚之间开始频发战争。到了周夷王时期,楚君熊渠多次请封,却都被周王朝拒绝,气急恼怒的熊渠遂“封子为王”以示“不服周”的态度。他负气宣称道:“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谥号”,语出举世震惊。又经历数代楚君,楚国日益兴盛,楚君熊通向周王讨要爵位,再次被拒。704年,熊通自立为王,楚国与周王室彻底决裂。


楚国虽自称“蛮夷”,与周相互敌视,但却从未中断过对先进文化的自觉学习。当时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周文化对楚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由祭祀礼仪可见一斑。比如说周代祭祀讲究“尚臭”,周人不仅要求祭品有香味,连祭奠时潘燎都要用以香料。这种对香味的崇拜也体现在楚人祭祀的方方面面。为求神明降临,祭品、祭坛要布置得芳香四溢,祭奠的酒醴亦求芬芳,楚简中有“酒饮,篙之”一语,用篙草来泡酒。楚辞中也有楚人用香草来酿酒的诗句“惠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鬼神闻到酒香,也就欲享了美酒,否则不会满足人们的祈愿。楚人想象中的神明,衣着、饰品是芳香花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出现的地方也必定芬芳馥郁。


除了来自周王朝的祭祀礼仪,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周边的土著民族等等因素,都对楚国的祭祀活动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丰富着楚人的宗教文化。在构建自身文化的过程中,鬼神信仰与祭祀活动于楚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楚共王有宠子五人,不知如何择立储君,便求助鬼神。“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祭祀过后,秘密地将璧纽埋在祖庙厅堂里,令五子以次第入拜,“当璧而拜”,跪在璧纽上的人,即是神选的继承人。因这个典故,“当璧”后被喻为国君之兆。不仅是选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要“请神”,任命官员,对外征伐,以致日常生活中的病痛、远行、仕途等诸多情况,楚人都希望遵从鬼神的指引以得其福佑。


楚人"信鬼好祠",信奉的神灵众多,祭祀的对象可分为天神、地抵、人鬼三类。其中最重要的是祖先(人鬼)。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一种,历来是中国的传统,楚国也不例外。楚辞中提到,人死之后,可以上天入地。楚人相信人死后变鬼,不仅灵魂不灭,还可以佑护生者。故楚人费尽心思去讨好死者,祭鬼祀祖。祖先崇拜的存在使得死者和家族的联结得以维系,通过对已逝祖先魂灵的安置与侍奉,祭祀者可向祖先表达报本感恩之情,另一方面,祭礼也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使祭祀者按照礼仪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语、容貌、行为等。也就是说,祭祀活动还担任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国语》中记有楚昭王与观射父的对话,其内容充分反映了当时楚国知识分子的宗教观念。观射父认为,宗教事务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重要意义。祭祀活动不但可以安抚国家,还可以消除平民百姓的不满:“昭孝息民、抚国家、定百姓”,令群众学会敬畏和服从统治者;对于整个社会,有安定团结的作用:“合其朋友婚姻、比其兄弟亲戚”,“消弭百苛,殄去谗慝”。


楚国的鬼神信仰与祭祀活动反映了楚人的精神世界,它不仅与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和审美需求息息相关,也是窥测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生存现实的一个窗口。德国文化史学家斯宾格勒说过“人类的历史没有任何的意义,深奥的意义仅寓于个别文化的生活历程中。”这句话意在说明,历史体现在每个生命体的流程。对于楚民族而言,鬼神信仰与祭祀活动承载的是民族的情感与生活,也是普罗众生曾共同追寻的美好愿景。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