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爱的英雄

看过李安版的《理智与情感》的观众应该对 Marianne Dashwood 在暴雨中的那场独白记忆犹新,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其实,这段话出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 116 首,原本并没有出现在奥斯汀的原著中。编剧 Emma Thompson(也就是电影中隐忍的姐姐的扮演者)的这一处改编可谓神来之笔,因为莎翁的这首诗强调的是 “真爱永恒”,而 Marianne Dashwood 几乎可以说是这四个大字的道成肉身。


比理想主义者更吸引人的只能是理想主义者的幻灭。因此,电影中的这个场景显然是可以预知的局面;当我们逐步确认 Marianne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爱的理想主义者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预料到她对理想之爱的追求终将以悲剧收场。大抵浪漫主义者们都有一种为了自己眼中的美与善的理想而将生活中的一切当作手段的英雄情结。然而,种种凌驾于规范之上的尝试和坚持往往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便是英雄情结的覆灭。


然而,英雄失败后会怎样?电影和小说的回答既现实又残酷, “泯然众人矣”。


电影的最后,Marianne 和 Brandon 上校步入婚姻的殿堂,成全了普通人对于幸福结局的想象;而那个为爱赴汤蹈火的英雄早已被 Marianne 埋葬在那一场大雨里。如果我们端详 Marianne 的命运轨迹,“常规化” 的脉络清晰可见。结局的婚姻作为安慰出现,因为大部分观众生活在规范里,他们希望主人公在一番折腾后能够回到正轨。而先前的折腾,也因此可以被当作成熟前的青涩,和谐前的聒噪,岔路和歧途。这种补偿心理或许出于善意,但它模糊乃至辜负了尝试的价值,纵然它们都失败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