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神圣体验

Holiness,名词,在非宗教/非超验的语境下指代我对世界的组成部分的特别态度,以及由此而生的特殊关系。


进食可以变得神圣。根本上说,我们进食的过程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我们接受一部分的世界进入我们,这一部分的世界然后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关心这个互动过程:我们虽然在进食,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在进食,因为我们对此并不感兴趣。任何事情成为习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对其脱敏的过程。我们习惯于进食,所以我们对进食不感兴趣,所以我们毫无意识地进食。


这个局面令人惋惜,就好比我们穿过一个音乐厅,却对正在上演的伟大音乐充耳不闻。在进食的时候,我们的口腔和一部分的世界进行着如此亲密,如此感性,如此首要的互动,而我们的注意力却因为习惯的打磨而变得涣散而麻木,我们应该为灵敏触角的丧失而自省。自省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重新把注意力倾注到之前忽略的诸如进食的生活细节中。正是这些看似细微,实则绵密的细节构成了我们和世界打交道的主要进程,对它们的麻木就是对我们和世界的联系的麻木。最后的归宿便是和世界的疏离和自我的异化。


当我们恢复对平常细节的关注,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会自然地重构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我们不但会注意到食物,还会注意到我们的进食行为本身: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世界是如此的信任,接纳它给我们呈上的所有养分。这一方面会让我们对世界充满感激,另一方面也会认为自己值得被世界提供的养分滋养。一来一回,我们便以一种新的叙事确证了我们和世界的联系,以及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时刻,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感受就是神圣的,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也是神圣的。


神圣是一种被赋予,被建构的关系。在宗教语境中,我们只是神圣关系的承受者;而在世俗语境中,我们既是承受者也是发起者。用 Robert Nozick 的话说,在日常细节中建立神圣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真诚地相信世界对我们的一举一动永远保持 “接受的姿态(receptive)”,它终究会以多样而丰富的方式回馈我们的付出。


Nozick 说,当我们专注于呼吸的时候,呼吸也向我们展现神圣的一面。我们的胸脯随着空气的吐纳而起伏,这说明通过呼吸世界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自我的边界。这种改变不仅停留在物理层面,还透过我们的专注浸入到心理和精神层面。我们意识到呼吸不过是前一秒我们把世界的一部分吸纳进来,后一秒我们又把这部分交还回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身体如同一台不规整的风箱:我们在呼吸着世界,我们也在被世界呼吸。


把自己的身体看作一个风箱,可以让我们在功能的意义上与世间其他的生命体达成共鸣。就呼吸而言,我们和麋鹿,翠鸟,梧桐,酢浆草处在同一个水平线。和这些生命形式并列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方面,我们主动打破了 “自我” 这个割裂的实体和世界之间的壁垒,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壁垒,这让我们趋于封闭和隐藏的自我朝向更广阔的世界开放。另一方面,受惠于我们主动建立的联系,从前湮没无闻的生命形式在我们的视野里生长,涌现出来,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更丰富的意义。当呼吸向我们展露神圣的一面的时候,我们感到完完全全的 “在家”,我们感到平日里四周似有若无的空间也在欢迎我们,我们自然地成为这个空间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让这份脆弱而珍贵的关系无限持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