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受必悅宬貫古
月受必悅宬貫古

HsuKeFeng ’‘(_人) ’‘

〈異種注目〉觀劇心得|《可寵》阮劇團劇本農場VII

2020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異種注目〉,為期三天10/16-10/18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劇本農場演藝廳


阮劇團劇本農場已經好多屆了,起源介紹:

台灣的戲劇發展中,「劇本創作」是個經常被提出討論的問題;也是一長期以來存在的困境與瓶頸。創立於2003年的阮劇團,以「大眾劇場」為創作目標,以嘉義做為創作與發展基地,實驗具有在地特色,擁有自立於台北觀點外之「台灣」特質的戲劇創作。因此自2013年起,與本團藝術顧問王友輝老師合作,推出《劇本農場》計劃,期許藉由有計畫的劇本作家邀約與合作、透過劇團的製作與出版計劃,讓更多與台灣當代緊密結合的劇本作品得以被創作、面世,被更多的民眾認識、瞭解。

以上節自官網,覺得這樣的方式很好,不斷催生新的作品。讀劇的方式也讓劇本化為表演的成本不那麼高,過程中也有社群的參與。

總之,以下含

阮劇團劇本農場VII:《可寵》

的表演形式及劇情內容,劇本都有可能之後再以不同的面貌演出、出版,不喜劇透請左轉。

家貓太魯支援,虹膜異色










《可寵》|阮劇團劇本農場VII
劇作|李屏遙
導演|朱芳儀
演員|朱殷秀、周政憲、楊智淳、鄧壹齡、戴文欣、顧軒
一對女同志情侶和平分手,搬家前夕,一邊打包一邊有各種訪客前來,抽絲剝繭出愛情的起源與崩塌,現代人的生活與諸多小確幸。荒謬與日常並陳,再大再小,都只是城市裡不起眼的一日風景。今天過去,明天的太陽依舊會升起。

以上錄自文宣的劇情介紹(偷懶),心得內容就不再特別交代劇情人物細節了,隨興之所致書寫。

很寫實細膩的現代劇,個人非常喜歡。或許是這次觀劇六齣中最喜歡的一齣。演員的演出都很生動,非常能代入其中。演員們年紀也輕,或許相似的生活經驗讓他/她們即興的發揮非常自然。

我自己一直克制上台成為角色的情緒,以下自發的吐嘈:

「不是欸幾點了妳們才收這樣?要搬下樓、搬上車、開車、再搬上樓的是我欸。」

「呃CD可以放一起就好嗎……?現在不是一盒一盒打開張懸、陳綺貞或什麼獨立樂團單曲回顧的時候吧。」

「等等202幾年了啊現在?我都YT聽免費。不然,訂閱Spotify家庭方案不好嗎?什麼?妳說妳錢要省下來買黑膠唱機……呃…好、好哦。」

「都分手搬家的時候了,還帶宣稱『只是朋友』的前任來的邏輯是?修羅場嫌不夠?這是修羅地獄三重羅生門吧。」

一連串的情緒不斷湧生,於是我知道這劇本超棒。回憶起各式各樣身邊同志朋友的形象,這不是光譜能分角色的光譜也太粗糙,星辰、銀河沙數或許能類比。(交待一下筆者性向,直男,正中紅心直球的直,也不知為何有個同志朋友圈。)



圖文不符

開場影片、佈景的底跟道具的衝突讓我不能入戲。開場讓我覺得這是想架構一個立體超現實、從點線面開始構築的舞台。但堆置其上的道具卻很生活化、很寫實。

若要配合劇本的『敘事者』『一字一句』『一筆一畫』勾成的筆法,那麼開場跟佈景有道理。但道具或許該用單純的幾何形體、原色、純色的長方體、多面體、柱狀錐狀、圓球之類的?開場小牢騷。

又或者不那麼理型,壁癌的意象在劇中滿重要的。成住壞空的大主題,頂加可寵養貓住七年的女同伴侶。什麼都會壞:

『冰冷凍怎麼會壞?』『沒有什麼是不會壞。』

劇名《可寵》說的是出租公寓套房可養寵物的縮寫。很寫實,能或不能意會就在觀眾群中劃分了兩種不同的生活形態。與佈景又不相容之感。

隨故事發展,敘事者面目漸漸模糊,我從懷疑是房客A、到意會這是貓、到明白是死去的貓……然後就不明功用了。

開場默劇告一段落,對話開始之後,很快的能融入在臺詞的機鋒、角色間幽微而赤裸的互動,又是寫實得不得了。期待之後形式完整的呈現會是如何。或許情節之寫實跟佈景之純粹能有荒謬的反差。



敘事者從劇本中提出來,我猜是想暗示觀眾:這通篇都是主觀,而且是非常的主觀。在頂加公寓,參與分手搬家來來去去的各色人物配角,是相對扁平。一方面是沒有空間讓大家都立體,另一方面也是從敘事者主觀去看待的。

房東蘇老師,慣房東、護家盟。我心裡歧視但我嘴上不說,我心裡計較但我說我不。劇評會上,有老師提出這角色妝容配上似是若非的臺灣國語,人設感覺是有些瑕疵的。

這方面我個人還好,因為作者還捏了一個對照角色是女主母親,劉主任、教會、口裡不接受女主之女同身份,即使她已經向家裡出櫃了。

兩角色是個有意思的對照,兩者的社經地位、智識程度差不多,在關鍵時候的衝突對立,仍然來自血緣:

『妳憑甚麼這樣跟我女兒說話?』

衝突過後,我認為兩角色之功能也就結束。

我所認識的同性戀者,其弱勢身份,或許帶來相對高的同理能力初始值、善於體諒、慣於自省反思。但往往他/她們所愛的人,最終他/她們也未必理解。我認為愛一個人的條件不該高到需要理解全世界,這太累了,也不需要這麼困難。這與其說是同性戀的本質,不若說是愛情的本質吧。萌萌與同志若是勢不兩立,那麼不願了解對方的未必唯有其一,這也不該是誰的責任。當然我也保留大部分護家盟就是如此扁平的可能性。在這劇不是重點就是了。

搬家公司大哥一句話對主角群的看法,也就:

『像妳們這種人。』『不好意思,這種是說哪種?』『知識混子。』

每個人看自己同溫層無不立體,看遠的人物就不得不扁平。主觀的敘事之下,這也很合理。

圖文不符。百合大廈好,Everywhere漢堡好吃。



接近尾聲的對手戲,有那麼一點唸文藝腔的感覺,與前面生活化、多功能的臺詞有落差。場景中的道具、生活之累也漸漸淨空。我自己看這段是覺得,或許非現實的臺詞,而是Line的訊息對話。

『之後,妳是不是不再理我了?』『我應該會…回貼圖吧。』

感覺是有聊天室對話的痕跡在的,僅為一種猜想。同志文學我讀的不多,也就白先勇、邱妙津。邱妙津的小說有些段落是日記一字不差的照搬,這一段我腦袋中浮現的劇作書寫畫面是同時參照與前任的Line。猜想。

劇中大量使用通訊軟體音效,起到比文本臺詞更好的功效。如何選擇表達的方式,是當代的,情感表達通路之選擇障礙?多虧科技發達,能即時的、多元的、表達情感,語言、文字、電話、視訊、詩歌、訊息、語音留言、契約、錢、宣傳、小說、日記、臉書、IG、Line、戲劇、YouTube、BBS……

但回到初始的,面對面,一對一,真誠坦白的對話。就算全世界除妳們倆都視妳們為同一掛,這仍然不是容易的事情。尷尬嗎?奇怪嗎?這樣的對話一生也不會發生很多次,人一輩子所說的諸多廢話是「正常」的話,那麼一生與某一人進行的最後一次真誠對話,勢必要以「奇怪」來形容了。

都說分手後當朋友,有幾對真的會聯絡?

劇終,安是那個接下敘事者棒子的。不是在劇情鋪排上「會當小說家」的那個;是那個被照顧的,經濟上、情感上;大家都在鬧彆扭,只有兩個人時負責撒嬌的那個;直白的表達情緒的那個。覺得是畫龍點睛。


觀劇心得完畢。有拿劇本,不過為了寫出純觀劇的心得,還沒有參照翻看。引用臺詞取其意可,未必一字不差。作者、演員、工作人員都很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