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讀PopRead
眾讀PopRead

簡單物質,豐富生活 經常閱讀,恆常思考

聽雨|聲音的故事

不知是否因為人對於大自然的聲音有天生的喜愛,聽著聽著居然覺得雨聲還蠻好聽的,尤其是雨滴打在水面上的聲音,連綿不斷,夾雜著打在亭頂的雨擊聲,彷彿高低音相互交錯,奏出有如敲擊樂般的音效。

看到@射手媽咪婷婷#聲音的故事活動提案。腦海馬上就跳出「聽雨」這個主題。

2018年時,獨自到日本福岡旅遊,其中一天的行程是到大濠公園逛逛,在旅館吃過早餐,坐地鐵到大濠公園站,出站時天色灰暗,未有落雨。在公園裡散步,走到位於池內的浮見堂(涼亭)時,忽然天空下起傾盆大雨。沒辦法,只能在亭中停留。四周景色因大雨而變得迷濛,亭中沒有坐位,地下又是雨水,只能站在亭中等雨勢稍緩。過了10分鐘,還是大雨,不能出去,又沒有景色看。唯一能做的就是(被逼)聽雨。不知是否因為人對於大自然的聲音有天生的喜愛,聽著聽著居然覺得雨聲還蠻好聽的,尤其是雨滴打在水面上的聲音,連綿不斷,夾雜著打在亭頂的雨擊聲,彷彿高低音相互交錯,奏出有如敲擊樂般的音效。又過了幾分鐘,雨勢變弱,打到水面和亭上的聲音也有所變化。雨勢大時像大會堂內萬人同時用力拍掌的聲音,雨勢稍弱時則似轉到千人劇場在拍手,只是拍手力度不及大雨時,雨勢再小一點時候像在課室裡的數十人快慢不一的掌聲。站在亭中,有如站在舞台中央,天雨,池水、亭頂都在為我拍掌,當掌聲消歇,亦是雨停之時,我在公園繞了一陣子,就離開了。當日我還去過福岡其他地方,可已經記不起來去過哪裡,只有在亭中聽到的雨聲依然清晰。

雨中大濠公園的浮見堂 圖源:https://shirley.tw/ohori-park/

自那天起,我便漸漸愛上了聽雨,也試著聽不同的雨。

有一次夏天坐公車到鄉下探朋友,去時天空下著微微細雨。到朋友家時變成滂沱大雨,離開時雨勢已緩,我撐著傘,信步前往公車站。到公車站時,天空下著豆雨,雨滴打在樹上、打在路上、打在傘上,發出不同的高低不一的滴滴答答聲,原本在聽雨的我,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的「呱呱」聲,然後那一邊廂又傳來「呱呱」聲,語音未落,另一邊又呱了起來,呱聲此起彼落,接連不斷,漸漸四圍皆有呱呱之聲。大自然以雨為樂,以呱為聲,譜出美妙的田園樂章。學會聽雨的我當然要細細品嚐。不知過了多久,從更遠處傳來引擎轉動的聲音,我沒有伸出手,它也很識趣,沒月停下便走了。我繼續聽著音樂,直到歌手一個個退場。我才願意伸出手來,截下公車,滿足離去。南宋趙師秀有詩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看來他也是愛雨愛蛙之人。

說過有聲雨,再來說說「無聲雨」,無聲雨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無聲雨故名思義就是沒有聲音的雨。沒有聲音也算聲音嗎?白居易有一句名詩「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雨就是如此。雨滴不重也不快,從天上緩緩落下,無聲無息飄到人、物身上,每滴飄雨都好像一隻安靜而溫柔的精靈,慢慢靠靜身邊。杜甫詩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無聲雨輕到人不會察覺。我在學會聽雨後只遇過一次。有一天,天空灰雲密佈,沒有下雨,我與朋友走在路上,轉頭看朋友時,忽然看到他頭上有一滴滴小水珠,細看之下,原來天空下起了細如絲線的飄雨,街上只有少數人察覺,撐雨傘者更是少數。於是一邊走著,一邊品嚐著這無聲之雨,歡迎精靈們的到來。只是這場飄雨很短暫,一分鐘就不到,雨滴就越來越重,也越來越快,溫柔的精靈走了,雨變成一顆顆豆子,打在路人身上。

平時在家寫作時都會播放樂,放的多是宮崎駿的卡通樂曲或是古典音樂。唯有下雨時,會關掉電腦的音樂聲,伴著大自然樂聲寫作,真乃人生一大樂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