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差
小信差

香港特區政府展毅表現獎、東亞銀行展毅獎學金得獎人 (不定時更新)成長故事|信仰反思|影評|生活隨筆 沉一道氣,存一份愛,說一個故事。 Motto: 跑不了就走;走不了就爬;爬不了,那就滾過去。 To represent an idea. To represent a possibility. 聯繫:nearmessenger@gmail.com

[信仰反思]教會實體崇拜報名形式之我見

「上次一小時內,今次35分鐘就爆左。」


 疫情關係,香港所有教會的實體崇拜,聚會人數都要在場地的30%以內,結果登記參與實體崇拜通常出現「爭崩頭」的情況。


  自從教會重新開展實體崇拜,筆者第一次報名失敗。


  忽然在想,從何時開始,報名參與實體崇拜,似乎演變成一場街市買菜、大學Add/Drop科目一樣的競爭比賽? 一個肢體報名成功,意味着另一肢體無法參與實體崇拜。那些機會落空的,有多少是從來未接觸福音或離開教會一段時間後,因着感召再回教會的?又有那些是急需現場牧者安慰與代禱的?


  基督徒積極回教會參與現場崇拜,盡心盡性地愛神,自是本分,各人亦有各人的靈命需要;當中對主的渴慕之情,值得欣賞。然而,筆者憂忡這種先到先得的報名形式、為了和家人、朋友或小組團員一起參加崇拜,只幫相熟之人報名留位的態勢,會否已營造爭先恐後的氛圍,形成一種爭競局象?局象一旦形成,會否衍生爭競心態,成王敗寇,成功報名者自是雀躍,失敗者或者也如筆者一樣失落。若然主耶穌的教導是「捨己」、「協作」,疫情場管所限,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名額留給一些更有需要的人,特別讓慕道者有現場接觸牧者的機會,把福音傳揚;一些初信、沒有穩定教會生活的人,藉着實體現場崇拜,開始建立穩定的教會生活,打穩其信仰根基;一些生活之中有急難的人,甚至沒有牧者聯繫方式的,藉着崇拜,請求牧者代禱與守望?


  在崇拜之中靠近主,肢體相交,是主所喜悅的事;這並不是鼓勵信徒習慣在家觀看網上崇拜,忘記現場崇拜的意義,貪圖方便,怠惰敬拜。而是敬虔之餘,考慮其他人的需要。


  當然,如果此文一出,讀過的肢體都立刻「捨己」,不再熱切登記現場實體崇拜。那現場崇拜便會落得一片冷清,只剩一隻烏鴉飛過。畢竟,報名實況,只有教會負責人才知道。


  所以具體操作方面,只能交由崇拜的負責人控制。


  筆者想,那些已經有所屬團契小組、有牧者聯繫方法或報名現場崇拜只是「例行公事」、只是藉着崇拜和相熟的人相聚,生活暫時沒有太大困境的,都可以優先讓給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以筆者所屬的教會為例,其成立初衷,是聚集一班因各樣原因,已離開教會一段時間的人;從失落的信仰中,重新投入教會群體,不是一件易事。由是,筆者認為,教會可以在實體崇拜登記表增添選項,把名額優先分配給一些第五段提過如私下沒有聯繫牧者方式、急需要代禱等「更有需要的群體」;有剩餘位置,才分配給一些已經開始重新有穩定教會生活、有牧者跟進、生活暫時沒有急難的弟兄姊妹。畢竟後者可以藉網上崇拜(觀看網上直播或重溫)、團契小組聚會等更多途徑滿足靈命需要。


  場地還沒完全開放,空間不足,只能折衷而行,以防爭競暗湧出現。


  另一方面,也籲已報名實體崇拜的肢體,覺知一位難求,珍惜機會。若然不是100%確定崇拜當天能出席,最好還是不要報名。若然報名了,便盡量堅持出席。似乎很少肢體留意,自己能夠參與,意味着另一個肢體的機會落空。筆者因這一點,才每每在有緊急事發生的時候,仍然堅持出席現場崇拜。


  希望這篇文章,能從自身教會的情況切入,讓其他教會也有所參考。即使未知有多少人已有爭競心態,但冀至少起到一個儆醒作用,防微杜漸;也讓大家知道,有一班更有需要機會參與現場崇拜的肢體,以及一個席位背後的深層意義。

寫於14-5-202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