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图哥
透图哥

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

“出生不到20天”的婴儿问:“妈妈干嘛去了”?新闻报道应符合基本的生活常识和逻辑

疫情发生之后,新闻媒体对各地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但这两天有几则“新闻”,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哭笑不得,比如下面这篇“出生不到20天”的双胞胎“起床”,稚气的问“妈妈干嘛去了”:


我虽然还没生养娃娃,但根据生活常识,“出生不到20天”的婴儿是无法做出“起床”动作的,也不具有问“妈妈干嘛去了”的表达能力。

事出反常必有因。果然,随后新闻小编的致歉声明就来了:

原来是“工作仓促出错”。小编在声明中向广大网友“诚恳”道歉,并表示“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我能理解小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迫切心情,但宣传报道应尽力贴近事实,符合基本的生活常识和逻辑。

虽然,“合理的虚构”会让历史更“生动”,但如果超出了常识和逻辑,恐怕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下面还有三篇关于“小区雪地书写‘中国’字样”的报道,本来是宣传一件好事、满满正能量的事,体现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战疫必胜的决心,但经过三地媒体的各自发挥,变成了“闹剧”。


从图片中的字体、握拳的姿势、旁边的建筑物等细节判断,三家媒体采用的是同一张照片,图片记录的是同一个地方、同一起事件。

但三家媒体在报道时竟然拥有神奇的力量:让同一事件同时发生在了武汉、寿光和大连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且又几乎同时报道出来!

这样的报道不仅自打耳光,沦为笑柄,还有“造谣”之嫌,损害自己的公信力。

现在已经不是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台)包打天下的时代了,除了各大媒体,我们有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自媒体。

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都是记者和记录者。如果传统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没有求证、求真,一旦真相曝光出来,自然会被打脸!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新闻”来源生活,具有偶发性,但好新闻一定有温度,真正的新闻在于挖掘和求证。

那种为了完成工作部署,简单套用模板,机械批量生产“新闻”的做法,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类似上面“丢下一万元就跑”的新闻,几乎同时在全国各地上演,又同时被不同媒体报道出来,不仅让人联想这些事件的真实性以及是否为了完成任务而“合理虚构”出来的。

总之,舆论宣传工作在非常时期更加重要,更应该注意工作方法,贴近事实,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避免出现“出生不到20天”的婴儿问“妈妈干嘛去了”这种低级错误。



推荐两个有趣的微密圈:启蒙与开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