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融僧蹤
妙融僧蹤

心在哪,哪裡就有寶藏

佛歡喜日的所思

(编辑过)

佛歡喜日,起源於佛陀時代的印度,由於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時,蟲蟻熱毒等問題,使得托缽很艱難,於是為了不傷害蟲蟻,以及避免僧侶受到蛇蟲的傷害,在雨季的三個月期間中,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安住在道場精舍專心修持,這樣的生活模式便被稱為「結夏安居」。

到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便是安居結束的圓滿日,在這一天,所有僧眾會一一把自己的修行的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印可與指導。

因為不少僧眾在三個月內精進修行、用功辦道,因此在夏安居結束這一天,紛紛證果成道。

這令佛陀世尊非常歡喜,因此七月十五日也稱為「佛歡喜日」。

雖然結夏安居的形成,是受到環境氣候的影響才不得不發生,但是順帶的,也衍生出了僧團中的修證考試。

不同於時下考試的被動與不得已,我猜想,那時的僧人行者,從普遍都能證果考滿分的記載來看,應該都是躍躍欲試的主動應試吧。

記得曾經在尼泊爾列些林佛學院讀書時,在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佛歡喜日這一天晚上,僧團在上半夜時,會招開大辯經,也就是全校集合在大殿,分班級地輪番上場辯經。

辯經的活動大概從晚上七、八點,進行到十點或十一點,在稍微休息喝茶後,到了下半夜時,僧人需要對當地的信眾、附近的居民,在佛前為大眾前說法。這段時間,大概從十一點半或十二點直到凌晨。僧眾的家人,也會在這令佛都歡喜的日子,來參加這整夜的慶祝法宴。

就像是成果展一樣,學僧們用辯經、說法,來展示自己用功的成果。

這一天,年紀比較小的僧人普遍很興奮,因為過了今天,就不用過午不食,也就是說,從此中午以後可以吃零食,也可以吃晚飯了。

至於年紀大一些的僧人,普遍有些緊張,都積極地在準備說法內容,以及研究辯經套路,期待今夜能在鄉親父老面前,好好發揮一場。

雖然佛陀不在了,現在也很少人證果了,但是結夏安居這個傳統,仍然在各處各傳承的僧團中,以大家自己習得的方式延續著。

今天,是一個有著很多名稱的日子,除了佛歡喜日,也是中元節、也叫盂蘭盆節。

不論今日叫什麼名字,都應該是分享法義,分享修持體會的日子,因為曾經,這是佛弟子們以自己考滿分的修行,來回報師父,令佛陀歡喜微笑的日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