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eline
Marceline

🏳️‍🌈 🏳️‍⚧️ 🍥 💙 💛 she/her or they/them, Artist, Author, Keyboard Politician, Poet, Trans Feminist…

「粉紅」與當今世界主流價值觀的矛盾

NMSLese 和理性人類的分歧到底在哪裡?

只要你也身處中文世界,一定會感受到互聯網上,有一類被稱作「粉紅」的人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了,他們在各大社交媒體蹦噠,詭辯是他們最擅長的技能,「NMSL(你媽死了)」是他們的口頭禪,所以很多人也親切地稱呼這類人為「NMSLese」。即使你是一個完全不關心政治的人,都可能會被這些人攻擊到,只因為一句無心的言論。

縱然大家可能對「粉紅」沒有什麼好感,「粉紅」也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大陸的民意。但理解他們與世界主流價值的矛盾,對於理解中國大陸與世界的矛盾(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這種矛盾最近幾年在慢慢加深)是非常重要的。

誰能代表所謂「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

關於到底誰能代表「當今世界主流價值觀」是有很大爭議的,美國嗎,歐盟嗎?可是它們的人口只佔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這個觀點一定會遭到「粉紅」的激烈反擊:「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為什麼中國不能代表主流價值觀呢。」政權確實會有它的價值取向,但這種取向也是有其模糊性所在的,可以說任何政權都很難完全代表世界主流的價值觀。

但如果說「自由民主法治」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真的很難去否認。「自由民主法治」的形式應該是什麼大家也許存在爭議,但那些徹底否認「自由民主法治」價值的人,也許真的和我們不在一個世界上。因為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一個事實:當代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獨裁者都宣稱自己是「自由民主法治」,儘管事實是什麼樣存在很大爭議,但獨裁者一定不願意掀開「自由民主法治」這塊遮羞布,原因很簡單:這會動搖他們政權的合法性。

國家與政黨

在任何多黨制國家甚至是很多獨裁國家,絕大多數人都能分清楚國家與政黨的區別。而中國大陸在國民黨時代開始就一直在實行所謂的「黨國體制」,從社會各方面都實行所謂的「黨國體制」,尤其是從國民教育方面,混淆政黨和國家,將黨的利益與國家利益綑綁。而我們熟知的你懂的那個政黨在取得大陸的政權之後,承接了國民黨的衣缽,變本加厲地延續著「黨國體制」。從小學甚至是幼稚園開始,中國大陸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愛黨愛國」,少先隊和共青團這些組織無孔不入地向你灌輸著一個「真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而作為一個愛國的下一代——祖國的花朵。

而當我們去批評某個你懂的黨的時候,小粉紅覺得我們是詆毀他們從小就熱愛的國家(從小就熱愛的黨),詆毀生他養他的黨和國家。實際上這裡出現了一個概念偷換,小粉紅沒有辦法分清楚:政黨、政治意義上的國家、地理文化意義上的國家、情感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在中國大陸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讓人將這些概念變成一個整體「中國」。歷史課裡面不乏對「中國」遭到西方列強、日本帝國主義欺凌的屈辱歷史的描寫,這種印象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仇恨的種子。我在這裡並不是說歷史就必須是客觀的,不應該有主觀情感(沒有主觀評價的歷史一定會導向歷史虛無主義),但如果歷史只剩下主觀情感,客觀事實都只為了主觀情感服務,那只會導致極端民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會導致什麼,相信大家都在歷史課裡學到過。

這一系列因素夾雜在一起,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批評某個你懂的政黨,很容易會被小粉紅誤解為是在詆毀「中國」這個詞語包含的ˇ所有的含義。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

我沒有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而是說「利益」,因為我覺得這種「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說法是很極端很片面的。而由於從小教育背景和社會環境的長期影響,不僅僅是小粉紅,大家都會有一種絕對化的誤解:西方是個人主義,而中國人是集體主義。而其實只是大家對於「集體利益」跟「個人利益」如何平衡如何、取捨存在不同的理解。

從不同國家對於 Covid-19 的政策差異也可以看出它們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理解。美國人之所以對是否應該強制戴口罩的問題有如此大的分裂,主要原因在於很多人認為戴不戴口罩是個人自由,如果今天政府可以強制我戴口罩,那明天政府會不會強制我幹更多我不願意幹的事情,「個人自由」一定是「個人利益」的一部分,又不是我在殺人,而是病毒。而支持戴口罩的人也能很容易地形成非常有說服力的觀點,強制戴口罩看似是犧牲「個人自由」這樣的「個人利益」來保護他人也就是「公眾」健康的「集體利益」,但實際上也是在保護「個人健康」這樣一種每個人最基本的「個人利益」,而生命健康恰恰是每個人最重要的「個人利益」不是嗎?

而很多人不僅僅是粉紅都會覺得反對戴口罩、反對封城的人是極端個人主義,進而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無法理解的,疫情當前草菅人命,命都沒了還要什麼自由,經濟利益難道還比人命重要,人都沒了錢有什麼用。實際上生命健康和自由都是「個人利益」,經濟利益和公共健康都是「集體利益」,面對 Covid-19 這個突如其來的利益損害因子,如何平衡使這些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損失都能最小,絕對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難題,人民和執政者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簡單地一刀切,要麼堅決支持,要麼堅決反對地來看待「該不該戴不戴口罩?」、「該不該強制打疫苗?」、「該不該強制封城?」這些問題,真的是不夠理性的。

批評與詆毀

相信身在民主國家的人都能贊同「批評國家是希望國家變得更好」這樣的觀點。而批評的自由是言論自由最重要的一部分,只允許唱讚歌的自由,絕對不是自由。相信台灣的朋友對《返校》裡面描寫的白色恐佈時期都深有感觸,那是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歷史,黨國體制對言論自由的箝制以及造成的可怕後果,相信大家都害怕會再次發生。而我們都知道,大陸正在發生紅色恐怖不是嗎?只是還沒有到達非常可怕的程度。互聯網成為了新的戰場,而那些高喊「NMSL」的小粉紅不就是和白色恐怖中那些互相舉報匪諜的投機份子一樣的人嗎?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沈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沈默也不再允許,贊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柏拉圖

願我們都能沐浴在自由下

互聯網其實給了我們這樣的自由,即使古老東方的那個長城仍然以一種數字的方式存在。

願我們都能沐浴在自由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